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推行节约须克服思想误区

2005-08-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节约,举手之劳,可以利国利民,可一些人对节约无动于衷,对浪费仍我行我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公众对节约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一是节约“公私分明”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只要不花自己的钱,不须心疼,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使用公物时完全忘记了节约观念,铺张浪费,大肆挥霍,只有对自家物品,才注重节约。二是节约与否由个人的误区。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只要愿意花钱,节约与否是个人的事,谁也管不着。三是节约单靠个人无能为力的误区。一些人认为,现在浪费现象很普遍,单靠个人节约,犹如汪洋大海中舀水,舀一瓢不见少,添一瓢不见多,白费力气,因此对浪费放任自流。四是认为节约就是“小气”的误区。一些人认为,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再提节约,显得小气,有失面子。于是,处处比阔讲排场,对节约视而不见。
  勿庸置疑,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历史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个人来说,厉行节约是良好的习惯和文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纠正节约的思想误区,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使每个人的节约行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