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创建勿忘边角旮旯

2006-03-2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城市居民都有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感觉,近几年,许多大中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了,城市变新变洋变绿了,城市的“面孔”变美了,较之以前好看得多了。譬如进入闹市区,两侧的高楼大厦让人目不暇接;宽广漂亮、绿地成片的市民广场和休闲中心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有些城市却经不住往里看,当你走出广场、商场,离开闹市区的主干道进入背街小巷后,有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没有绿地、路面坑洼不平、违章建筑比比皆是、垃圾箱蚊蝇孳生、小巷口污水横流……这些“藏在里面”的现象显然与主干道宽广的马路、两侧漂亮的楼宇、气派一流的市民广场等“露在外面”的景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们通常将一座城市的主干道、闹市区、市民广场等视为城市的“面子”,而将背街小巷、边远小区等视为“里子”。就像一个人的“面孔”与“内脏”一样,“面孔”漂亮,人见人爱,这当然是好,是一种优势。但如果“内脏”不好,势必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就像某种商品,包装虽然豪华精美,可商品质量却不怎么样,对此,人们往往揶揄为“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同样的道理,人们将一座城市的“面孔”建设称之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广大市民真正在乎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工程”,真正与市民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则是面广量大的“里子工程”。一座城市的环境状况究竟如何?市民最有评判权,因为他们才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建设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城市建设工作成败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市民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广大市民满意了、高兴了,创建工作才能成为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此可见,我们在各类绿色创建活动中,既要花大力气抓好所谓的“形象工程”,同时又要对背街小巷乃至“边角旮旯”的改造和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城市创模也好,生态省市县建设也好,应不惜力气专门整治小街小巷和“边角旮旯”。百姓的话不错,要“面子”,也要“里子”。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