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日前举办了首期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着重培训应急预案的运用、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介绍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软件等,这是山东省第一次组织环境应急工作培训。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晓东在培训班上强调,要对所有化工企业开展环境安全排查,进一步摸清危险化学品底数,督促企业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在全省构建比较完善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真正实现对环境应急的主动管理和有备应对。
山东省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制定完善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监察、监测、辐射、危管等4支环境应急队伍,落实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建设完成了山东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及配套实验室,建立了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习,提高了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张晓东在培训班上要求,各市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底数,增强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危险物质)的名称、种类、储存量、存放位置、用途及突发事故后应采取的处置措施等进行如实详尽的申报,全面掌握可能造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根据危险化学品申报情况,将各单位存放或使用的各类危险污染物进行汇总,对其在爆炸、燃烧和泄漏等情况下产生、伴生、次生的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污染危害、扩散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掌握出现突发事故后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建立危险污染源和污染物质档案,做到一厂一案,充分了解区域内危险性污染源和污染物质的详细情况。
张晓东指出,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各市环保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开展环境安全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尤其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基础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产和储存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以及临江、临河、临湖、临海和有可能因危化品事故造成水源污染的化工企业要集中力量、重点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防范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对未建立应急预案的企业,责令限期制定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对已建立应急预案的企业,要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预案,使预案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对未落实预案要求的企业要责令限期落实。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要严格执行突发性环境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时间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和处置最新进展,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调查处理,防止造成污染破坏。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环境应急工作的领导,增强环境应急工作的责任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根据各自的实际,成立机构,建立队伍,开发软件,练好扎实内功,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全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