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南京到2010年主城区将消除排放不达标企业

2008-01-1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政府获悉,《南京市城乡三年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前已出炉并正在按步实施,原来曾由市政部门担任治水协调单位现已改由环保部门牵头领衔。根据“方案”,今后3年,南京将在前3年“7334”治水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再投入150亿元,实施“2234”治水方案,到2009年,南京必将呈现出“水系畅通、水清岸绿、景观和谐、人水相亲”的情景,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
  与污染减排有机结合,3年将投入150亿元实施“2234”治水方案
  所谓“2234”治水方案涵盖南京全市城乡水环境,即3年内将关停、搬迁和改造污染企业200家以上,限期全面淘汰和关闭一批化工、冶金、造纸、酿造、印染、电镀等重污染企业;新建污水处理厂不少于20座;加强30个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实现全市主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水质标准。到2010年,主城区将不再有排放不达标企业。
  据了解,“方案”的制定完全围绕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并与全市污染减排计划有机结合。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50公里,改造铺设雨污分流管道50公里,新、扩(改)建14座雨污水泵站和两座引水泵站,污水处理能力要达到200万吨/日以上;长江南京段、固城湖、中山水库等30个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将采用生态隔离、清淤、控制船舶污染等手段来减轻湖泊的富营养化,改善水质;同时,完成北十里长沟等35公里主城河沟的清淤、护坡改造和美化绿化,实施外金川河入江口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00公里岳子河等通江河道和胥河等通湖河道清淤、生态护砌工程,加大河道断面,改善入江入湖河道水体水质。到2010年,南京主要水体将达到Ⅳ类以上标准,基本恢复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改善整体景观。
  据初步估算,未来3年城乡水环境治理需投入治水费用约150亿元,其中供水厂、站和管网建设约25亿元,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约48亿元,主城河道治理及引水补水约10亿元,关停、搬迁、改造污染企业约44亿元,通江河、通湖河整治约15亿元,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约8亿元,预计每年投入约50亿元,以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环境。
  突出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污,污水处理实施在线监测
  “2234”治水方案的实施将突出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污,兼顾城乡、兼顾水域主体和支流,实现全市域、全覆盖。“方案”如期完成后,南京将基本实现水体功能区水质达标和饮用水源安全达标,污水不下河,城镇污水基本集中处理,污水按总量控制稳定达标排放,城市主要河湖逐步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总体目标。
  另外,南京“2234”治水方案还明确要求污水处理将实施“在线监测”,政府将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排放与治理设施、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泵站等建立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按照计划,今年底前,所有污水处理厂和重点企业污水处理站都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装置,与环保部门联网;对企业污染情况将强制性打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2005~2007年3年间,南京市总共投资34.52亿元开展了“7344”治水工程,全面整治了主城内外秦淮河等7条河道水系;实施了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三大湖泊治理,建成了上元门引水二期工程、江心洲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4座厂站设施及一批雨污水泵站等;新建和改造400公里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一系列工程使南京市区主要河湖水体质量和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污水下河、水体黑臭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