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首枚“嗅碳”卫星发射失败 美国地球观测计划遭重创

2009-05-05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3月24日,在发射后不久,世界上第一颗专门测量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一颗旨在跟踪全球变暖罪魁祸首的新卫星发射后不久,坠毁在南极洲附近的海面上坠毁,使得美国宇航局(NASA)本现已十分脆弱的地球观测网络遭受重大挫折。

  按照先前计划,NASA(美国宇航局)的此次任务耗资2.8亿美元,这颗名为“轨道碳观测者”(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的卫星将会收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精确测量数据,确认二氧化碳的来源地、吸收消散地点以及两者之间发生的变化。美国宇航局此次任务耗资2.8亿美元。

  目的是要回答全球变暖的最大问题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其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多少被植物、土壤、海洋吸收和储存?剩下多少二氧化碳来捕获地球上的热量,使得全球变暖日益加剧?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科学顾问尼尔连恩(Neal Lane)表示:““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倒退。我们已经远远落后。这个项目的力量本来就很微弱,现在还真是则是更为脆弱了。””

  近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抱怨,从太空对地球进行的相关研究正在下降。2007年,美国宇航局探索其他星球所花费的资金远远多于研究地球的费用资金。同一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警告说,美国宇航局对的地球研究处于““巨大风险之中””,因为研究任务较比以前少了减少,卫星也日渐老化。

  “轨道碳观测者”计划提升对二氧化碳追踪水平,有助于科学家测绘全世界温室气体浓度分布图,并更好地了解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决策者和政府在设定和监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时,可以有效利用该卫星的观测数据。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资深科学家艾莉萨贝斯豪兰德(Elisabeth Holland)表示;““我们的地球观测系统已被严重削弱,而就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所能得到的每一笔数据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豪兰德曾协助撰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2007年报告

  豪兰德表示,在环境卫星方面,美国已经落后于欧洲。就在上个月,日本也成功发射了一颗二氧化碳跟踪卫星。

  她还表示,在环境卫星方面,美国已经落后于欧洲。豪兰德曾协助撰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2007年报告,她说,美国宇航局本次发射失败的卫星名为“轨道碳观测者”(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目的是要解释地球对二氧化碳的捕获过程,这个过程现在似乎正在放缓,并可能加速全球变暖。

  24日,卫星在发射后几分钟,便卫星坠毁在地球南极洲附近。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卫星的一个保护盖未能释放和脱离,而这些多余的重量意味着卫星无法入轨。

  豪兰德说:““这颗卫星本有可能成为过去5年来地球观测系统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对于感觉受到忽视的科学家来说,未来刚刚开始有所转机。去年,美国宇航局表示要变得““更为环保””,并初步批准了6个新的地球观测任务。本月,奥巴马政府本月批准了4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科学刺激计划,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艾德维勒(Ed Weiler)表示,““准备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地球科学””。

  参与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小组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路斯德福瑞斯(Ruth DeFries)表示:““非常不幸的是,正当我们正试图让地球观测回到正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在日本发射二氧化碳跟踪卫星之前,科学家一直依靠陆基站在低海拔监测二氧化碳。日本的探测器使用另外一种技术测量二氧化碳,与美国宇航局卫星的轨道也不相同。

  24日本次卫星发射的失败,推迟了美国宇航局另一颗卫星“荣誉号”(Glory) 的发射。Glory 该卫星将对太阳射线和反射、吸收太阳光的大气颗粒进行观测。Glory 卫星将与““轨道碳观测者””一样,使用同样的“金牛座 XL”(Taurus XL)型火箭发射。

  维勒表示,在发射Glory卫星之前,NASA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这是美国宇航局自2001年9月以来第一次重要任务发射失败。此前,由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研制的较早型号的“金牛座”火箭发射失败,也损失了过一颗环境卫星。但是,轨道科学该公司项目经理约翰布兰斯基维勒(John Brunschwyler)表示,““金牛座””火箭具有较长的发射成功历史,之前从未发生过此类保护盖问题。

  不过,但现在美国宇航局还NASA面临着一个大问题:有必要制造一颗与坠毁卫星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吗?

  参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