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亦庄生物医药园贴心打造五大服务平台

2012-01-31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功能,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都是世界一流。”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技术带头人程京对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的评价。

    而让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沈月雷最关注的,是生物医药园完善的服务平台,它被程京赞为“目前我见到的最完整最先进的服务平台”。

  技术支撑、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作为首批入驻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的28家企业之一,从局促在100多平方米办公室里的小企业,蜕变为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基因生物公司,百奥赛图在生物医药园无微不至的帮助之下,实现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2011年初,沈月雷带领一群技术精英,开发了世界上最快的基因敲除模式动物研发服务。

    这项服务的研发对象,是生物医药产业常用的实验室小鼠。被“敲除”不同基因的小鼠,能够在人类遗传疾病和药物筛选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实验,进而达到预防、控制、治疗人类重大疫病的目的。

    传统的转基因小鼠一般是随机基因插入,小鼠的遗传性状往往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沈月雷和他的团队则通过干细胞培养,研发了将部分基因剔除乃至基因嵌入的小鼠模型,其遗传特征不会在传代过程中改变或丢失。

    由于制备过程复杂漫长而且要求极高,这种近似于“定点发射基因”的高端科研技术,在国际上也被称为“基因打靶”,研发时间普遍在14至18个月左右。而沈月雷的团队将这一时间压缩了一半,实现了“世界最快”。“科研企业给我们订单,说清楚需要敲掉哪个基因的小鼠模型,7到9个月之后,我们就能交货。”

    这样的超高效率当然立即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世界各地科研机构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但当时的百奥赛图还是个小公司,所处的办公室仅有100多平米,也就相当于一套两居室。这样的环境,想要接下订单搞大规模生产,无异于天方夜谭。

    企业虽然有技术实力,却苦于没有施展的空间。这时,刚刚开园的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向他伸来了橄榄枝。

    园区将整整一层楼的办公区交到沈月雷手中。4个多月的时间里,高标准的实验室建设起来、研发条件得以满足、订单开始流水线生产,企业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而今,百奥赛图的办公环境今非昔比——用消毒液反复洗手,换上全新的一次性胶皮手套;套上白大褂,在密闭风淋设备中吹去身上的灰尘;进入紫外线灭菌室杀菌消毒……光是进入实验室,就得先穿过3个房间、过4道关。

    “基因工程工作环境必须绝对洁净。”沈月雷感慨,“这么好的条件,全是得益于搬家到亦庄生物医药园。”

    “生物医药园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给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副总经理吴小兵说,园区不仅提供拎包入住的孵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撑服务。甚至还周到地帮助企业注册咨询、融资贷款、人才招聘、新药报批、市场推广等。

    目前,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区共有五大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以“服务入园企业公共实验需求”为指导,实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平台联合投融资及担保机构或个人形成强大的资金来源,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包括提供会议、餐饮、阅览、培训、网络、停车及物业等服务;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孵化创新为目的,开展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支撑平台,园区将为企业争取多种政策鼓励与支持。

    五加和分子医药公司每年都需要使用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进行数百次实验,但这样一台仪器单独购买,需要80多万元,对于公司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没想到进了园区之后,竟然有公共仪器可以租用,每次使用的费用才30元。”五加和公司总经理董小岩说,这样一年下来,用于实验的费用还不到1万元。而这是园区为企业提供的“公共仪器设备”。

    从2011年10月18日正式开园以来,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已经运行了3个多月,迎来了28家入驻企业。吴小兵说,生物医药园未来的目标是引进100家左右的企业进驻。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11年,新区内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北京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近一半,基本确立了在北京市的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中心和新兴研发地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表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达到60%。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