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全球135种草莓在北京昌平盛大“集会”

2012-02-18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最新科技让草莓“吃”好“喝”好味更甜

长在天上的草莓成为草莓博览园里的一道风景。

    种在地上的草莓常见,种在天上的草莓您见过吗?

    集中运用20多项新技术,昌平人把草莓从地里种到了天上,产量高,风味好,还营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草莓景观。

    昨天(17日),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召开前一天,记者到大会主场馆——草莓博览园“探营”。

    草莓博览园位于昌平安四路与麦新路交叉点附近,引种了世界五大洲的135个草莓优新品种;同时,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草莓栽培技术也在这里集中展示。

    步入欧洲馆,您瞧吧,草莓没一个长地上的,全悬在半空中,栽培架高低错落,有离地1米多的,有两米多的,甚至有将近3米的——可不就是“天上的草莓”么?

    “这叫悬挂式无土栽培,高度是可以上下调节的。”欧洲馆的种植部经理李晓乐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演示。

    种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省地儿啊!”李晓乐说,传统的草莓种植,一垄是一垄,能种多少株草莓是死数。可这种悬挂式栽培,高处低处都可以长,种植的密度就会大得多。工人对草莓进行管理也相当方便,站着就可以疏花、摘果,不用弯腰劳作。

    并且,悬挂式栽培法连土都不需要,草莓生长最害怕的土传病害也避免了。

    给草莓浇水、施肥,用的也都是高科技。欧洲馆的西侧,一间玻璃房里,陈列着8个硕大的罐子,彼此间用管道和电路相连——这里就是草莓的水肥配给中心。

    “草莓‘喝’的水比咱们家里的自来水还要纯净!”欧洲馆的负责人董政告诉记者,通过净化技术,草莓灌溉用水里的氯素、重碳酸和多余的硫、锰、重钙、亚铅等有害杂质统统都被过滤掉,“草莓喝这样的水长大,口感更纯正。”

    喝的好,吃的更好。董政说,草莓在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都有独特的营养液配方。营养液里,除了氮、磷、钾等基础元素和传统中量元素外,还有铜、铁、镁、钼、锌、硼等微量元素。“要什么,补什么,要多少,补多少,这样长出来的草莓才会色泽鲜艳,香甜可口。”

    水和营养液又是怎么跑到高悬于地面的栽培架上的呢?

    “靠输送管道。”董政说,草莓种植槽里埋着一根拇指粗细的橡皮管,上面每隔大约15厘米,就有一个小孔,“水和营养液依靠动力输送到种植槽,再由小孔释放出去。”与此同时,种植槽的底部也有一根橡皮管,一直垂到地下。“这是排水管道,多余的肥料和水通过这根管子再回流到配给中心,经过沉淀、过滤后,下次还可以接着用。”

    董政介绍,悬挂式无土栽培集中应用了20多项新技术,“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要高10%到20%,果实酸甜适度,还大大节省了人力。”

    在毗邻的亚洲馆,“日本热储存罐式”草莓立体栽培系统也让记者耳目一新。这里的草莓生长在离地1米多高的栽培架上,栽培架的底端安放着一长溜金属水箱,乍一看,还以为是空调。

    “跟空调的作用差不多。水槽里的水是流动的,白天温度高时吸收热量,晚上再把热量散发出来。运用这套系统,整个温室要比常规温室节能大约40%。”负责技术讲解的赵珊珊告诉记者。

    最奇妙的是,这儿的草莓还能享用一种特殊的空气肥料——二氧化碳。每个草莓种植槽下方,都有一条塑料管道。白天,人工制造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塑料管道上的出气孔,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草莓。草莓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积累的糖分等营养物质也越多。

    新鲜技术在草莓博览园里数不胜数。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组委会综合协调会办公室执行主任王家红介绍,草莓大会期间,博览园里展出的国内外草莓栽培模式达17种之多,“都是当前最先进的”。

    而且,悬挂式立体栽培和支架式立体栽培目前已在20多户昌平农户家中示范应用,效果不错。“今后,会考虑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更多农户采用这类先进的种植技术。”

    利用召开世界草莓大会的契机,昌平还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起了欧洲草莓研究所。将来,草莓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将在昌平源源不断地推出。有了科技的滋养,昌平草莓会越种越红火。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