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交响乐团38场演出吸引观众6万人次

2012-05-09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北交驻团艺术家李飚正在指挥乐团排练

    “短短四个月,北交百场演出季的第一阶段就汇集了35位中外大师和名家加盟演出,不光是我们自己欣喜,来演出的艺术大师们也都收获了一次愉快的北京之行。”昨天,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北京交响乐团团长、音乐总监谭利华面带笑容,对接下来的演出安排也成竹在胸。

    据统计,截至2012年5月4日,北交共完成38场音乐会演出。其中,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山公园音乐堂的乐季演出21场,“古典音乐普及系列·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11场,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其他演出场所的合作性商业演出5场,观众总计约6万人次,票房占有率达80%。这样的规模、态势和影响,在北交历史上还是首次。

    在北交已演出的38场音乐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指挥家、演奏家和新秀担纲,同时华人经典和新作也占到近20部,再一次凸显了北交多年来在推广中国作品上的坚守。6月29日、30日,北交还将推出两场少数民族风情交响作品专场音乐会,并将于10月推出“中国作品音乐周”展演活动。

    7月,北交将赴伦敦参加2012伦敦“北京文化周”系列活动。在伦敦奥运会第三天即7月29日,北交百余位音乐家将与伦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合唱团的170位音乐家,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共同奏响“圣火——欢乐颂”的壮丽之音,演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以及两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唐建平的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和郭文景为2012伦敦奥运会新创的作品《莲花》。“这是中国乐团第一次登上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的舞台,所有运作均按照国际商演运作方式,票房收入归北交所有。”谭利华说。

    新闻幕后

    北交细算“文化账”  

    投入将近50万元,动用了最高端的资源,却偏要走低价路线,结果连10万元都赚不回来——这铁定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如今,这样一笔账目就趴在北京交响乐团的账本上。然而,上到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下到每一位演奏员,所有人都会认真地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件值得的事情。那么,北交的这笔账究竟是怎么算的呢?

  低票价:

    大师演一场亏了三十万

    进入今年以来,北交排练厅的排练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以前我们基本上是五六天排练一套曲目,可是今年以来,平均三天就得排练一套曲目,每天排练5个小时,晚上回家后还要听CD,对作品进行揣摩。”乐团首席梁大南说,“虽说工作强度比以前大了,但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优秀的职业乐团应该历经这样的磨炼。”

    如此密集的排练日程,是为了完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演出计划。今年年初,北交公布了百场演出计划表,大手笔的演出体量,一度震惊业界。今年以来,北交已经组织了38场演出,仅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演出场次便达到了12场之多。即使是8月份的日程表,按照业内惯例本该是乐团休息调整的日子,北交也在策划新的演出项目。

    在这些演出计划中,不乏与国内外知名大师合作的项目,让-伊夫·蒂博戴、瓦吉姆·列宾、邵恩……其艺术水准之高令人惊叹。档次上去了,演出成本也水涨船高。谭利华拿与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列宾合作的那场演出举例:“大师的出场费约合40万元人民币,酒店住宿开销1.5万元,飞机票3.5万元,仅这三项加在一起就要45万元,这还没算乐团自身的正常开销和其他演出成本。”

    虽然那场演出令京城的古典乐迷为之狂热,现场上座率高达九成左右,不过演出结束之后统计票房,却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原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走进剧场欣赏这场演出,北交在制定票价时采取了低票价策略,最低票价仅为30元,最高票价也才380元。如此算下来,演出的票房收入还不到10万元。

  进校园:

    精益求精领观众入门

    “重音,重音,重音一定要出来!”

    站在排练厅指挥台上的,是北交的驻团艺术家李飚。作为世界音乐舞台上赫赫有名的打击乐独奏家,李飚刚刚转型为乐团指挥。他对乐曲的节奏格外敏感,虽然排练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匈牙利舞曲第六号》,就是这首时长不过三分多钟的曲子,他却反复抠了40多分钟。“这首曲子的速度变化非常多,必须排得细致一点儿。”李飚说。

    这次排练,是为第二天晚上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音乐会做准备。到大学校园举行音乐会,是北交的一项传统举措,如今已经组织了几百场。不过,在乐团的账面上,像这样的普及性演出往往也是入不敷出的。谭利华交了个底儿:“别看只是一场校园音乐会,但是呈现水准不能有任何折扣,算下来成本也不低了,得有30万元。”进高校的普及音乐会基本是免费,不过北交建议学校方面可以卖门票,每张5元,“我们希望通过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儿费用,让同学们培养成买票看演出的习惯。”

    按照北交进校园演出的经验,很多学生观众可是从来没有聆听过交响乐团现场演出的,再说又不是赚钱的项目,还有必要费那么大心思去排练吗?“正因为这很可能是同学们听到的第一场音乐会,我们才更要保证高水平的演出质量。”李飚回答说,“让更多的年轻人以一个完美的起点进入艺术之门,这样的演出才有意义。”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在最初的节目单上,三首《匈牙利舞曲》的顺序为第三号、第五号和第六号;但在排练时,李飚特地调整为了第五号、第三号和第六号。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想法:“这三首曲子中,很多人都对第五号的旋律很熟悉,而第六号是最有技术性的,我就是要让大家从熟悉的曲子入门,渐进式地体会《匈牙利舞曲》的魅力。”

    出举措:

    惠民成为北交主旋律

    如此庞大的演出计划,如此悬殊的投入产出比,作为市属艺术院团的北交能够承受得起吗?

    “发展交响乐艺术是个工程,可不是随随便便吹出来的。”谭利华微笑着回答,他这样阐释北交的发展思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几乎都是以一个国家的首都来命名的,北京交响乐团必须保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才能与‘北京’这个名字相匹配,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

    谭利华如此底气十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现在手头有粮。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每年拿出将近5000万元,作为北交的项目经费,支持北交的艺术生产。“这笔钱应该怎么花?既然北交是享受政府大力扶持的院团,就要在文化惠民方面做出实际举措,让普通观众也能欣赏到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表演。”谭利华说。

    “交响乐是高雅的,但一定不是奢侈的。”在李飚看来,无论是推行低票价,还是进校园举办艺术普及音乐会,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每次参与普及音乐会,他在舞台上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观众的那份真挚的热情,这让他越来越坚信自己的一个理念,“推广高雅艺术是音乐家应尽的责任。”

    “北京是一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如果能有千分之几的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爱上交响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几万名古典音乐的忠实观众。”谭利华认为,为艺术算账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要考虑到社会效益,“每一次看到台下的那些孩子们,我就会想,哪怕这一场只有十几个人真正听进去了,我们的这些努力就是值得的!”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