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牡丹亭可俯瞰全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北京园博会的杭州园(见图)展现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景观,仿佛一幅新古典画卷在眼前展开。杭州园占地2650平方米,以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为主线展开,配以桶栽桂花、茶花、含笑、缸栽睡莲、荷花等植物表现杭州地方特色。以“牡丹亭”为制高点,俯瞰全园,“红鱼池”上架设“九曲桥”,池中金鳞红鱼结对戏水,全景展现“花港观鱼”。园区内的景墙、铺装和驳岸上遍布题字、刻画,体现杭州西湖文化底蕴。
园中再现皇帝字碑
进入杭州园,正前方可见御碑亭。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建碑于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在杭州园的这块碑上,“花港观鱼”中的这个“鱼”字和原碑文一样,有着特殊的地方。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而康熙一生崇信佛教,他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
除了御碑亭,在杭州园中还有一个亭子——牡丹亭。牡丹亭为重檐八角亭,是园区最高建筑。其地面、吊顶、挂落均有牡丹雕刻。与一般的八角亭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牡丹亭的顶,都只能看到一部分,这样的顶在园林建筑中叫做“攒尖顶”。匾额“牡丹亭”三字由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题写。东南侧坡有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有一株古梅。
九曲桥上喂鱼
园中的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至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
九曲桥下便是红鱼池,桥上就是观赏金鱼的好地方。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金鲫鱼,杭州最早记载金鲫鱼是在北宋,苏东坡曾在净慈寺旁观赏到金鲫鱼,并留下了“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的诗句。人们走上杭州园的九曲桥,可在桥上投饵喂鱼,观赏成群结队的红鱼张嘴争食,这时候吟诵起乾隆皇帝为“花港观鱼”景观题写的“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诗句,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