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首都创新大联盟 携手开展产学研用创新研究
六十八家单位打造跨界创新平台
在市科委的倡议下,昨天,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23家联盟和服务机构发起的“首都创新大联盟”正式成立。来自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内的68家成员单位,将互通有无、携手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创新研究,有望快速实现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到产业崛起 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创新资源往往是分散的,容易形成‘孤岛’,造成创新的片段化。”市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产 业联盟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具有天然的统筹资源的优势,能够把拥有众多科技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距离市场最近的企业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推动 科技成果直接面向市场;也能平衡各方利益,共同协商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
首都创新大联盟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宗旨,首批共有成员单位68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联盟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组织,在协同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如:标准的创制和推广、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营等问 题。作为一个联盟之间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平台,将致力于协调解决联盟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发挥资源聚集的优势,成为联盟及其所代表的创新主体与政 府对接的渠道。
据介绍,市科委2011年就联合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等十个委办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产业联盟在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标准化促进、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大显身手。
目前,北京市已拥有较为活跃的产业联盟100余家,联盟成员约7000家,其中62家联盟获评科技部试点联盟,数量居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这百余家产业联盟中,已有40余家联盟建立标准委员会,申请发布国际标准近40项,国内标准160余项。
近两年来,北京市产业联盟及成员单位承担各级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达1150项,项目总投入达430亿元。如: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以共同推进国产非晶带材应用开发为目标,组织非晶上下游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采用国产非晶带材制造的非晶配电变压器已成功挂网运行。首都籽种联盟承担了 多个国家级、市级科技项目,围绕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组织10家作物和蔬菜育种单位,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合作推广重大成果等。 累计示范推广玉米、小麦、蔬菜等新品种45个、示范基地3800个,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
市科委负责人表示,市科委今后将在政策制定、项目组织、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首都创新大联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