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筑造城市的“良心”--探访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综合管廊

2015-08-13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统筹规划、 有序建设、严格管理和政策支持等4方面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经历了“7·21特大暴雨”的首都北京,如何落实指导意见、筑造城市的 “良心”?记者12日实地探访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综合管廊。

    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鲁疃西路边,1座不显眼的房子连接着地上与地下的通道。走进地下通道,记者发现4个舱道颇为壮观,5大类管线笔直地向远处延伸,这里就是北京的1处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为电信、电力、燃气、供水等各类公用类管线盖一个共同的“房子”。地下综合管廊一般分为干线、支线、缆 线管廊,干线主要建在城市道路中央下方,是“主动脉”,支线、缆线主要建在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是“毛细血管”,整体构成一个系统的地下管网系统,覆盖城 市每一个角落。

    走进地下通道,就可以看到这5大类管线,包括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力管线、信息管线。在其中1个舱,1条蓝色的饮用水管道与 1条红色再生水管道笔直地向远处延伸;在电力舱,舱道上方,1根缆线悬在舱顶。管廊的空气流动依靠风机的横向送风。在舱道中,每隔25米,管廊上方就有1 个风机。而在地面人行道上,每隔约200米则有1个通风口。

    昌平区市政市容委的相关负责人说,管廊预留了污水、直饮水等管线位置。这意味着,将来鲁疃西路铺设新的管线,无需在路面“开拉链”,也不需要重新开挖管沟,就可以在管廊中穿过。

    而如果采取管线植埋于地下的传统方式,因为每条管线都需要挖1条属于自己的管沟,所有填埋管线的宽度加一起需要45米,整条道路的宽度都无法容纳下所有管线。

    记者注意到,鲁疃西路上,井盖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其他道路。据了解,一期2.2公里上有29个井盖,而通过传统的直埋方式埋在地下的每种管线大约每隔50米就会有一个井盖,2.2公里铺设5大类管线,至少要有200个井盖。

    地下综合管廊内还安装了140余个摄像头,可以扫遍地下舱所有的角落,一旦有紧急情况,地下监控中心就可以监听到报警的声音。比如,每个井盖都有监控设备,只要井盖出现倾斜或是被移动,监控室就会报警。

    北京市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和管理,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同时,要做好规划设计,在道路建设之初可以为增加的管线预留一些空间,提高管理水平,注重日常维护。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