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我国地理国情“家底”今年将首次向社会公布

2016-01-12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记者从今日(11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有望在今年形成成果并向社会发布。

    我国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自2013年开展以来,有5万余名普查人员参与,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采集,并按标准时点全部统一核准,建成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数据总量达到770TB,相当于7亿册50万字的图书。

    “通过本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地理国情家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普查一是查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 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湖泊、河流、水库(坑塘)、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和常年积雪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信息;二是查清了与 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况,掌握其类别、位置、范围、长度、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

    “普查成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普适性和客观性特点,在国土空间布局、农业现代化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服 务保障民生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普查数据已部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已及时将形成的普查成果应用于 反恐维稳、应急等工作;黑龙江省将普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积极用于地名普查和农业普查等;此外,浙江、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将普查成果应用于资源管理、生态 文明建设等方面。

    据了解,2016年,普查重心已转入统计分析和深化应用阶段,将基于全国普查数据库,开展国家级基本统计,形成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成果,并将全面实现网络化共享。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