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市档案馆负责人: 第一次系统地为老手艺人建档

2016-06-2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日前在市档案馆,6位非物质文化大师的表演给平日安静的档案查询大厅添了份热闹。

  档案馆怎么跟非物质文化扯上了关系?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第一次系统地为工艺美术大师建档,20位工美大师的口述档案,当天就在市档案馆举行“试听会”。

  6位非物质文化大师除了北京有名的聚元号弓箭、北京毛猴、北京绢花和老北京风俗泥塑,到场的还有固安脸谱、天津风筝魏,引得不少观众驻足叫好。

  “您收徒弟么?”聚元号展台前,一位小伙子凑上前去问。该项目传承人杨福喜笑呵呵地摇了摇头。小伙子掏出手机边拍照边嘀咕:“要是有书或者录像照着学就好了。”

  老手艺的延续大多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据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统计,目前本市共有244名工艺美术大师,其中4人已经离世。一位大师的离 世,很可能就意味着一项技艺的传承终点,这门“老手艺”很可能就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年来,一批“老手艺”已面临失传,却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字资料记录 留存。

  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民族记忆,北京市档案馆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采集项目。截至去年年底,20位工美大师的口述历史档案已经采集完成,形成了50多小时的高清视频素材。

  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大师的艺术人生,采集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谱系,主要记录大师的从业经历,比如拜师学艺、技 艺传承和行规等。第二是技艺,主要记录大师的技艺技法、作品展示,比如邀请讲述者挑出自己的代表作,讲述作品独特之处、构思与制作过程。第三是创新,主要 是记录大师对该行业的突出贡献等。

  首批20位大师,所涉及的行业以“燕京八绝”为主。20位大师都是业内顶呱呱的“大腕儿”,年龄都在70岁以上,其中年龄90岁左右的有三位,分别是泥塑大师双起翔、补花大师崔洁和风筝大师费保龄。

  泥塑大师双起翔13岁师从北京“泥人圣手”李荣山,谈起泥塑,老先生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在谈到其他事情的时候,老人需要儿子在旁时时沟通配合。“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家里,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每次访谈限时半小时。”

  费保龄大师曾把风筝艺术带入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采访时正值深秋,设备在老人居住的小平房里根本摆不开。最后,老人支招儿把机器架到院子里,从门口往屋里拍。虽然条件简陋,但在大师言语间,曹氏风筝仿佛已经在天空中翩翩舞动。

  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口述历史形成的档案(资料)是沟通个体记忆与社会记忆之间的桥梁,也是过去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首批口述实录成果近期将以视频和图书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