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肖春飞视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八周年了……

2016-08-09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时间总是令人感慨:今年8月8日,北京时间里约奥运会比赛第二天,正好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八周年。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年变化,万字难述。夫妻间有一个“七年之痒”,八年,故事更多。繁复庞杂的故事,依托于个体命运之变迁来呈现,是最好的叙事,就从孙杨赛后之哭来切入吧。 

  八年前,孙杨跻身北京奥运会两项决赛,名次是:一个第四,一个第七,没能站上领奖台。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此后他在上海世锦赛上创造了历 史,接下来在伦敦奥运会上再一次实现突破,他的头顶笼罩着英雄的光环,却又卷入师徒反目、无照驾驶的八卦,难免名利场的是是非非……在备战里约奥运会的时 候,他又意外受伤,带着沉重的护具下水训练,到了里约,仍然还在接受理疗。

  这么多的故事堆积在他的身上,当他以0.13秒微小的差距与奥运冠军擦肩而过后,失声痛哭,是真性情流露。有人出于惯性思维,指责他是背负太多的国家压力,“唯金牌论”的恶果;也有人高高在上,批评他不应该哭,应该笑着面对。

  跟着自己的情绪哭与笑,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对于孙杨而言,吃了那么多苦,付出那么多努力,结果因为微小差距而没拿到金牌,哭一场,再正常不过。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淡化金牌;但对一个风华正茂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又怎么可能放弃对金牌的追求?

  好在,更多人对孙杨表示理解和同情,他的粉丝们甚至还发起了“孙杨不哭”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没有人说“此刻我们都是孙杨”“我们陪孙杨一起哭”。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失败后能够真性情地展现自我,中国观众能够接受中国运动员失利后的真性情流露,时间并不长。1988年,“体操王子”李 宁兵败汉城,镜头扫过的最后一秒,是他微笑着向观众致意。这一笑遭到无数国人的口诛笔伐,“输成这样,还有脸笑?”实际上,走下赛场,李宁与队友闭门抱头 痛哭,但人们依然不原谅,“还有脸哭?哭有什么用?”

  俱往矣!“奥运金牌优先”年代已经过去,虽然时至今日奥运金牌仍然在激发国人自豪感、凝聚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中国人已经过了用奥运金牌来刷存在感的年代,不再对胜利者无条件崇敬、对失败者无原则痛恨。

  这个背后,是一个民族的气质的改变。这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再也不是当年板着脸步调一致地入场,我们看到的是,旗手雷声在里约掩饰不住地咧嘴而笑。还有,孙杨在遭遇对手霍顿赤裸裸的挑衅后,从容淡定,不再是那个冲动的任性青年。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长。

  我们回顾三十余年来参与奥运会的中国人心态史,既沉重又欣慰。我们不能苛责过去,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去要求当年的人与事,而应该把故人往事,放在他们当年所处的社会现实下来考量,然后,我们会发现前人的不易,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进步。

  八年前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笔者至今记得:那个溽热而激情的晚上,坐在“鸟巢”里,笔者身边一个北京长大的姑娘,看着烟花在天幕组成的一个个“大脚印”,沿北京中轴线一步步气势磅礴地走近时,热泪盈眶,她说:“从没发现北京有这么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注定有些里程碑,譬如北京奥运会,其留下的精神遗产,是中国人在时光流逝中愈加坚定的自信:无论世界投来何种目光--欣赏、钦佩、惊讶,或者妒忌--但中国在进步的大势,无可抵挡。

  里约奥运会首日比赛无金又有什么关系?对中国而言,该有的都会有,这是综合国力决定的,看看里约奥运会上,遍布巴西的“中国制造”--从硬件到 软件,从基建到服务。这届奥运会开幕前,中国已经拿了一块经济的金牌,其他的,水到渠成,事实上,中国正在迎来各领域成果瓜熟蒂落的大时代。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中国选手在里约的奋力拼搏,不管喜极而泣,还是遗憾而哭,都是一个个中国人的励志故事,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符合当代中国气质的中国人,而非“金牌机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