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通州区找准短板全国访名师

2016-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置身人声鼎沸的万达广场,北京市通州北苑街道工委副书记李永刚脑海里,曾涌现出许多问号。面对这个新兴的大型商务区,属地政府部门如何以城市副中心的标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怎么助力其长久发展?怎样才能让企业与辖区居民和谐共处?

        如今,这些问号再次浮现时,李永刚心里涌起的更多地是新思路、新办法。他刚刚从朝阳区建国门外街道挂职归来,当地服务商务区的诸多成熟经验,让他备受启发。

        在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高标准、新问题摆在通州各级干部面前,如何对标“历史性工程”的要求,精益求精、迅速提高、补足短板,成为亟须破解的现实问题。

        通州区委把2016年确定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组织全区200多名干部,带着问题,带着任务,精准挂职和培训,着眼全市乃至全国,拜访“名师”,学成归来助力副中心建设。

        对照不足寻名师

        “建外辖区6万人,北苑辖区7万人;建外有CBD,北苑有万达广场;建外管理服务商务区经验成熟,北苑则是初学乍练……”李永刚如数家珍般列举着本地与建国门外的相似性与可借鉴性。

        契合度如此高的“师徒”搭配背后,是通州区委组织部“知己知彼”的细致备课。

        年初派出干部前,通州区先对自身的短板做了细致的梳理,总结出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智慧城市与交通一体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等亟需提升的方面。再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细化,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寻找每一方面的“名师”。

        今年3月份开始,200多位通州“学生”陆续找到了心仪的“老师”。 未来的城市副中心,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的担子重,干部们就到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等地挂职;围绕区域化党建和高端商务、楼宇经济较为发达 地区的管理问题,干部们则赴朝阳区建外街道等地挂职,重点提升商业集聚区域的管理水平。而不仅是北京,围绕产业升级到深圳,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到浙江,围绕 社会治理、智慧城市与交通一体化到上海,举办四期专题研修班,学习先进经验,补短板,革弊端,提素质。

        水环境问题也是副中心建设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通州地处多条河道下游,水环境质量并不算好。放眼全国,浙江情况和通州比较类似,两者分处京杭大运河两端,而且浙江在治理水体污染领域颇有建树。于是,负笈学治水,投师向江南。

  博采众长开新路

        草长莺飞下江南,通州干部们无心赏景。站在杭州市的小河直街,面对清凌凌的河水,通州环保局副局长徐晓云满脑子都是把这清澈的河水早点“移植”回家。

        在杭州一周的学习过程中,徐晓云了解到,当地也曾备受污水的困扰,扭转局面的法宝正是当地摸索出的“五水共治”与“河道长”制度。

        “五水共治”这一招儿点醒了徐晓云:水是活的,以往反复治理反复污染 的症结,不就在于各类水源各自为政吗?徐晓云和“同窗”又进一步求教于浙江省环保厅,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五水共治”的来龙去脉,又深刻认识到了由治水 而带来的环境蜕变和经济飞跃,想到还能结合北京的技术项目优势再做提升,她回乡治水的信心与动力更强了。

        挂职在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的通州区民政局社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秋英发 现, 该街道的许多措施都能与群众形成良好互动,原因在于在该街道的一项举措。每周三,街道安排科室负责人与辖区居民面对面解决的问题。这项受到居民好评的工作 制度让张秋英联想到通州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实际,一个新思路在她心里慢慢成型……

        挂职西长安街街道的张建竹,学到了入户精细服务社区居民;挂职东直门街道的张硕学会了服务辖区白领的要领要义……三个月的时间,大家收获颇丰,踌躇满志。

        他山之石能攻玉

        农村污水处理,集中建处理设施的话,必然要将污水长距离输送,水管很容易堵塞,成本太大,而每村各自建处理设施的话,设在谁家门前谁也不乐意。这个疙瘩怎么解?徐晓云学到了高招儿。

        浙江桐庐县环溪村,随坡就势,利用天然水坑洼地建设生态污水处理设施,供周边的几户人家共享。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长距离的污水输送,不会造成水管堵塞,利用太阳能或生物技术,造价较低,又使得周边受益的几户人家都增加了共同维护设施的责任心。

        今年,通州向黑臭水体宣战,徐晓云和同事们在环溪村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升,并向全区做了汇报。涉水乡镇大受启发,七八月份,宋庄、潞城、张家湾、马驹桥等8个乡镇都完成了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案并通过专家认定,在这8个乡镇建立79个污水处理站。

        在北苑,挂职归来的李永刚正在筹建“非公服务联盟”,这是他对比学习 建外商业集聚区先进管理经验后的成果。联盟将辖区50多家企业、180多家社会组织拉进来,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一同回馈周边居民,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渠 道反映自身的诉求,得到政府部门的服务。

        “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关于建立我区污 水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借鉴深圳经验,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通州区的精准培训,重点在成果落地上下了功夫,不仅开阔了 视野,提升了能力,还给城市副中心建设提出了150多条建议和对策。今年七月以来,学成归来的干部们正将一项项好的经验逐步移植通州,造福一方。

        通州区委书记杨斌介绍说,我们把学习领会中央和市委指示精神当作头等 大事,不断地思考如何贯彻落实。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到如手术刀般的细腻与精准。为此,无论城市副中心建设 的任务有多重,都要抽出精力来学习,就是要对标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学习借鉴全国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解决干部能力素质短板问题,主动“走 出去”“取真经”,做到有所学、有所得、有所用,让大伙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动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