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辰安科技: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创新样本

2016-10-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 ]

清华控股旗下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26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记者采访发现,辰安科技依托清华大学等实验室研发力量,谋划创新 链、产业链,形成技术快速产业化的路径,不仅搭建起了从中国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快车道”,也为当前中国创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商道样本。

  破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当地社会面临治安治理挑战,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频发。混乱的治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也成为厄瓜多尔治理创新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厄瓜多尔城市安全指挥控制系统项目ECU911。资料照片

  然而,一项由中国科研队伍辰安科技主导的应用技术部署有效解决了当地治安混乱的难题。2015年初,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到访中国,在清 华大学做了名为“新型厄瓜多尔经济”的演讲。“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拉美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拉斐尔·科雷亚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的技术让该国犯 罪率较之三年前下降了24%,在拉美地区的治安状况排名从第十六位跃升至第四位。

  如今,在厄瓜多尔街头,恰是一栋栋标注有红白色“ECU911”字样的建筑及其综合系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安全感。

  ECU911是辰安科技破解当地治安难题的“利剑”——一套整合了7个职能部门资源,实现对应急事件跨部门、跨地域联合处置,覆盖从东部雨林到西部海岸、从北部山林到南部平原的安全守护网络。

  自2010年开始,辰安科技为厄瓜多尔提供涵盖警察、消防、交通、医疗、市政及军队在内的ECU911指挥控制系统。

  通过源自清华大学技术成果的支撑,厄瓜多尔的治安情况显著提升。该系统已累计处理了超过3400万件紧急情况,挽救了8000多个生命,平均每天约有7个生命因此得救。

  与此同时,获得当地信任与好评的“中国智造”也持续获得新市场。厄瓜多尔与辰安科技推动的“ANT”项目便是例证,该项目由辰安科技与厄瓜多尔国家交通委合作,向厄提供并安装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套件,开发能够与ECU911城市安全指挥中心集成的智能安全平台。

  “该系统同时能够接收15万辆公共交通车辆的一键报警信息,司机或乘客遇险可快速按下一键报警按钮,车辆GPS实时位置和车内实时视频监控上传至指挥中心,大大提高了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准确性。”辰安科技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经理陈建国说。

  “辰安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快引起了南美国家的注意。”辰安科技总裁袁宏永说,厄瓜多尔的一体化公共安全系统在南美洲引起巨大反响,很多国家前往参观学习。目前,辰安科技已经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等国达成合作,为当地配备了辰安自主研发的系统平台。

  毫无疑问,以辰安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以实践探索新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

  应急要做到“无急可应”

  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事态往往错综复杂且异常紧迫,这给治理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研发也被认为是融合了城市水 电油气路网、信息技术、物联网、公共服务、警务信息、安全体系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其研发难度极高。目前全球只有美国、欧洲等少数国家具有此类技术的研 发应用水平。

  辰安科技是如何实现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突破?记者调查发现,辰安科技独特的创新机制成为关键。

  首先,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进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跨学科研发。

  在中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中关村的一个产业园区内,辰安科技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各种核心装备:有能监控灾情并收集水、电、油、气、路网 以及核辐射等领域数据的旋翼型无人机;有手提箱大小、可空投到灾难现场,能防水、防震、防辐射,带蓄电池和卫星通信系统,可运行16小时以上的应急个人终 端;有可模拟突发事件周边地形地貌的三维电子沙盘;有能够监测污染水文、在10分钟内找到污水排放“祸首”的污染预警溯源仪等等。

  袁宏永告诉记者,陈列出的技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截至目前,辰安科技已经陆续申请获批200多项软件著作权专利,以核心技术创新破解了救援的协调、组织、指挥、救援等难题。

  “面对风险或灾难,不能一惊一乍、感情用事,更不能手忙脚乱。应急的终极目标是无急可应。”袁宏永举例说,以地震为例,最直接的后果是建筑物倒 塌,城市发生火灾,泥石流、溃坝等接踵而来。可以说,伴随着每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与之对应的应急预案都会演变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而海外市场之所以信任辰安的技术,也是因为中国技术做到了涵盖328个类型的应急事件情况,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辰安科技高级副总裁李陇清说。

  实际上,在成立之初,源自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辰安科技核心技术团队便承担了我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打通了横跨各领域的信息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此后,凭借技术创新成果,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袁宏永介绍,目前,辰安科技在公共安全与应急领域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软件系统与硬件装备已普及推广至全国80%以上的省区市、200多个地级市和区县。

  其次,以重大活动、重要保障为契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需求的安全系统。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世界对安全的认知,也深刻冲击了袁宏永的想法。那几年,袁宏永从事着火灾探测、预防的技术工作,主要通过遥感、遥测技术,监控森林火灾,乃至探测和预防机场、体育场、展览馆等场所的火灾。

  “救灾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而不是要让救灾者、消防员与灾难共存亡。”袁宏永说,“基于‘9·11’事件,‘中国火灾科学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就曾提出,‘确立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平台,已成为全世界的当务之急’。”

  于是,袁宏永与范维澄一道开始探索建设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以科学手段减少应急事件中的“手忙脚乱”,减少伤亡。

  几年中,袁宏永带领团队服务了包括“非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

  正是因为“接地气”的安全防控技术研发,辰安科技已经主导了北京等20多个省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成为服务国内安全应急需求的重要创新力量。

  从清华实验室到全球大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走出去一样,辰安科技正在将中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输出海外市场,并带动中国的相关装备产业链 走出去。而在辰安科技的商道样本中,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高效转化成为关键因素。正是因为辰安科技打通了从清华实验室到全球大市场的高效成果转化通道,才 促成了中国核心技术服务全球。

  首先,挖掘实验室的潜力,创立新型研究院。不同于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的定向爆破式研究,辰安科技将技术源头清华大学实验室、研究院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攻坚有效结合,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2005年,清华大学整合资源,成立北京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的程建平任董事长,袁宏永任总经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则是辰安技术创新的发源地。

  辰安科技常务副总裁苏国锋介绍,清华大学公关安全研究院横跨了多个校内学院,涉及多个类型的实验室、基地、中心等,以“公共安全”为抓手,协调科研资源、师资力量,攻坚聚焦公共安全领域,这是辰安科技技术源头的独特之处。

  其次,创新人才机制,让科研专家成为“首席科学家”。

  在辰安科技的公司结构中,范维澄院士担任企业的“首席科学家”,这也成为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保障。范维澄说,“十年来,辰安科技依托清华大学团队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辰安科技正是通过这一人才机制创新举措,打破了高校创新转化慢、企业创新成本高的窘境。

  目前,这一人才结构正在加速优化。在辰安科技800余名员工中,90%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量带有“清华基因”的研发力量从实验室走到创新企业中,促进成果转化。

  再次,探索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新机制。

  袁宏永常说,自己擅长研究、发现风险与灾害发生的原因与内在规律,并称自己并非纯粹的企业家,而仅是一名“组织者”——把社会需求与清华大学的科研力量对接,在辰安科技这个平台上,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竞争力,将产品推向社会。

  如此看来,辰安科技的另一个定位便是将14个清华大学相关院系、院所,与辰安科技及清华控股产业矩阵下的资源、资本、需求对接。

  范维澄介绍,辰安科技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创新,开展协同攻关,完成了国家应急体系框架内多个部门的应急平台研发与建设。

  “大学与产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投入资源,共同面向需求、研究开发,共享知识产权,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了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也通过校企平台及时准确获知市场用户的需求,进而精准整合资源,促进需求技术化、理论化,促进成果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需求。

  “上市只是手段,目的还是发展。”袁宏永说,面对新的机遇,辰安科技国际业务的发展方向将是“一带一路”地区。目前,中亚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向辰安科技提出合作需求。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