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成功发射

2016-12-29  来源:北京晚报
[字体: ]

 由40余名中学生研制 搭载四大载荷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今天(12月28日)11时23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务还搭载了我国首颗中学生全程参与的卫星。在专家和少年们的目送中,这颗“八一·少年行”卫星开启了在宇宙中的漫漫征程。

    上午,记者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登上发射场对面的山头后看到,静静伫立的火箭在绵延的吕梁山脉映衬下,显得有些娇小。

    11时许,简洁却有力的口令声陆续传来。“5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2分钟准备!”10,9,8……3,2,1,“点火!”白烟四起,火箭腾空而上,渐行渐远,几十秒后变为白点,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八一·少年行”卫星是我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一颗低轨道科普卫星。卫星长约 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0厘米,入轨后其搭载的四大载荷将完成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

    在轨期间,“八一·少年行”将支持开展多种学生主导的航天科普活动。卫星可以跟踪拍摄雾霾、台风等天气现象,进行一定的气象观察数据积累; 支持全球无线电爱好者开展通联活动。此外,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北京市八一学校校歌等音频文件也将伴随这颗卫星一同升空,地面将接收解 码后播放。同时,学生们还将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通过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为未来清理太空垃圾贡献一定 力量。

    高景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未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首发星,由2颗0.5米分辨率的光学卫星组 成,具有专业级的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和应用系 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针对国土资源调查、测绘、环境监测、金融保险和互联网行业的增值服务,将逐步实现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商业化运营。

    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4次飞行。

 研制

    学生创意令专家惊羡

    中学生卫星研制项目的发起最初源自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与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的聊天儿中。去年从以色列考察回国后,周岫彬 与朱凯聊天时,提到以色列中学生参与卫星研制的事情感慨不已。“我们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情?”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项目在今年4月24日航天日 正式启动。

    经过全校的征集后,学校组建了学生卫星研制团队。暑期时,学生开始前往航天系统各个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开始接受来自各方专家的 “知识轰炸”。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了载荷的创意设计。“学生们太敢想了!很多创意让我们觉得很吃惊!”周岫彬至今对于载荷答辩时“小总师”们表现出的 学习能力和无限创造力记忆犹新,如一个爱好天文的“小总师”提出将射电望远镜作为卫星载荷。这想法可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我们现在对外太空 的观测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大气层有很多污染;二是口径很难做得足够大,而只有口径足够大,通光量才大,才能看得清楚。如果能用卫星搭载一个射电 望远镜作为载荷,那么无限多个卫星就能实现无限大的口径。“我们很吃惊,不敢想。因为我们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很难,那么多卫星,要把射电望远镜都放上 去,非常困难。而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你只需要相信以后肯定能够做到。”

    释疑

    卫星研制周期为何这么短?

    这颗“八一·少年行”卫星从9月开始进入工程星研制阶段,到正式发射仅有几个月的时间,为何研制周期这么短?

    周岫彬解释说,目前我们航天系统研制的卫星的确有着很长的周期,动辄数年。这种卫星一般比较大并且多有定制化的要求。而“八一·少年行”卫 星尺寸小、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学生上手快,周期就相应缩短了。“卫星的构件、配件都实现了标准化,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卫星的研制流程。”周岫彬介绍说,他曾 请教过相关的卫星研制部门,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所有的零配件都能够保证、采购周期很短,大概两个星期就能够造一颗卫星,“这种卫星非常适合中学生开展科 普。”此外,各方面的支持使得卫星的审批流程大大缩短,这也是卫星短时间内得以发射的原因。

    进展

    测控地面站已在学校建成

    卫星升空后,学生们要通过监测卫星在天上的一举一动,来达成卫星最初设计时所承载的科普使命。而这离不开测控地面站的帮忙。据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介绍,目前学校的地面站已经建设完成,学生们正陆续接受相关培训以待“持证上岗”。

    八一学校高二女生徐依菲已于近日第一批通过了“无线电操作a类资格考试”,成为首批可以持证上岗的“测控员”。而她在此前的卫星研制过程 中,主要参与的是电源分系统工作,之所以“不务正业”在后期又加入新的任务中,是因为“实在太想参与卫星升空后的后续工作了”。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卫 星后续科普使命的行使,学校对项目组的学生不做限制,只要有兴趣,通过考试后都可以加入。据朱凯透露,学校的天地一体化创客实验室也在进一步完善中。实验 室除了包括地面站之外,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试试验设备,比如载荷制作设施、高温环境模拟装备等。

    未来有更多学校参与航天活动

    未来八一学校还将联合国内其他感兴趣的中学,进一步进行科普02星、03星的研制,并计划于近年内进行发射。

    周岫彬还透露,受到“八一·少年行”卫星的感召,已经有很多中小学主动找到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洽谈合作意向。目前,中心正与人大附 中进行探空火箭工程、月球车、火星探测、太空机械臂等领域工程的合作探讨;与65中将合作建成北斗导航创客实验室。此外,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等北京科技特 长校均表示出对于相关项目的兴趣和关注度。

    特写

    卫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这不是刘书洋第一次来太原了。

    将近一个月前,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共同护送着这颗凝聚着小组成员几个月心血的小卫星来到太原。尽管老家是山西,但他之前却从来没来过岢岚。在 爸爸的描述里,这是一个离太原还很远、条件无比艰苦的山区。而到了之后,刘书洋的第一感觉却是“干净”。护送卫星进入厂房时,换衣服、喷淋……每个环节都 是一丝不苟,“我觉得地面比我的衣服都干净”。

    刘书洋至今还记得当时卫星与弹射筒组装完成、将卫星装到火箭内壁后恋恋不舍的情绪,“两三个月跟自己的孩子似的”。目前他最大的心愿是:愿卫星在天上一切都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