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废石料变艺术品 千余重点工程艺术品农民造

2011-11-01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走进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它1300平方米,形状不规则、似海浪起伏的天花板,既美观,又利于声音的保真传播。

    这样的天花板,工艺要求极高。大剧院建设之初,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曾经在世界各地奔波、寻找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在昌平马池口镇奤夿屯,这名法国大师才得以如愿。

    十多年钻研,废石粉变艺术品

    国家级艺术殿堂,符合声学原理的材料,由农民设计制造?这还得从宝贵石艺公司的创始人张宝贵说起。

    张宝贵以再造石艺术而闻名。什么是再造石?“说白了,就是拿别人不要的废石料研成粉,和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固化处理后,形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拿来做雕塑,做挂板,轻便、美观、环保。”张宝贵三言两语,就把自己十几年钻研的成果和盘托出。

    再造石,在行业内还有一个诙谐的称呼,叫作“假石头”,因为虽然是废石粉加水泥做出来的,但看起来,和真石头一样自然、粗犷,甚至还能表现出石头复杂多变的肌理、纹路。

    把废料变成精美的“假石头”,张宝贵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有一支精干的农民团队。”

    这支农民团队,就是宝贵石艺在昌平当地招聘的200多位农民职工,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奤夿屯村。

    已经年过六旬的张宝贵,至今还记得1987年厂子刚起步时的情景:“一开始,干什么都像在云里雾里。用水泥搞雕塑,要在水灰比、灰沙比、振捣、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中去实验。那会儿,没有人光顾我们的小厂,三五个农村妇女、一个塑料棚,赶上冷天气,找个铁桶往里烧柴火,呛得流眼泪。没有什么工具,全都是手工活。有个六十来岁的老农,电工、焊工、木工全招呼。现在200多号农民,从完全外行,到一个个变成行家里手,成为艺术创造者。”

    20多年过去了,张宝贵从最初“照猫画虎”的艺术模仿者,变为建筑行业内有名的艺术创作者;宝贵石艺的再造石制品,也从过去“没人要的东西”,变成了登堂入室的艺术品。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剧院、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甚至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都有宝贵石艺的雕塑或浮雕作品。

    设计制造大剧院吊顶

    2004年2月,国家大剧院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在原建设部设计院副院长周庆琳的陪同下,到宝贵石艺考察,看到再造石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安德鲁提了许多问题和设想,我们一一都给予了详细解答。”张宝贵回忆。

    彼时,安德鲁为大剧院音乐厅寻找合适的天花板板材,已经耗费了一年多时间,始终无果。

    大剧院音乐厅需要什么样的天花板?在宝贵石艺公司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其中一块的复制品。这块天花板被高悬在支架上,长2.3米,宽1.48米。和普通天花板截然不同,它的表面呈波澜起伏、毫无规则的凹凸状。据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块板的最凸起部分达48厘米,起伏程度之大,可想而知。

    “天花板是安德鲁自己设计的,一共164块,每块的造型、纹路都不一样,天花板里面是中空的。这么设计,美观是一方面,更多是从声学的角度考虑,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和保真。”张宝贵说。

    164块板选择用水泥制作,通常的水泥制品比较厚比较重,高悬在屋顶上,从安全角度考虑就不过关。但宝贵石艺的再造石,却恰恰有轻、薄、结实的特点,“安德鲁决定让我们试一试。”

    要想把大剧院的天花板做好,模具至关重要。“前前后后不知道改了多少遍,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经常一加班就到深夜一两点。”作为技术骨干,奤夿屯村民王小萍,当年亲历了模具制作的整个过程。

    音乐厅里,每块天花板什么样,安德鲁只提供了一份设计小样。王小萍们的工作就是对照着这小样,把图案、造型在模具上放大几十倍,并且横向、纵向、高度上都不允许有超过1毫米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人们自己发明了三维探测仪,“剩下的全靠经验和感觉。”

    “那是一个大雪天,工人们按1:1大小做出的吊顶模具就搁在院子里。安德鲁看完后,无比兴奋,他搂着我,用拳头狠狠砸我的肩!”那一天,张宝贵记忆犹新。

    从接触大剧院吊顶信息到完成吊顶制作,宝贵石艺前后花了近800天时间。

    完成重点工程1000余项

    不只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鼎鼎大名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雕塑《紫薇辰恒》、《玉海吉祥》,也是出自宝贵石艺的农民职工之手。

    现在,他们的作品又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剧院、西安大明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大饭店……据统计,在张宝贵的带领下,昌平奤夿屯村的农民们,已经陆续完成重点工程1000多个。

    在采访中,张宝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的很多艺术作品,农民是最大的创造者。”记者不相信,“农民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他们应该算是流水线上的生产者吧!”张宝贵笑着摇头,在他的农民团队里,不少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者。他们参与设计,在作品里融入灵感和激情,他们已经是地道的艺术创造者。

    T3航站楼雕塑《紫薇辰恒》以浑天仪为原型,磅礴大气,但细看雕塑四角,四条小龙腾空跳跃,拱起浑天仪,又与原型不尽相同。“这个雕塑,就是我们的农民职工刘国栋、刘全胜他们去看了浑天仪之后,自己设计出来的。”

    在这个农民团队里,这样的能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设计才华突出,已经被北京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有的“鬼点子特多”,大大小小的技术创新,“如果要申请专利,怎么也够得上几十项”。更多的资深农民职工,在掌握了再造石艺术的创作技能后,手把手带起了徒弟。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