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中国好声音》收视惊人 四位导师各有精彩

2012-07-25  来源: 扬子晚报
[字体: ]

  新一轮工作日一开始,《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便迎来喜讯:《中国好声音》上周五第二期节目收视2.8,以绝对优势位居同时段所有节目榜首,当晚重播收视1.13,重播收视竟然超越了今年所有音乐类节目的首播收视,令人欣喜。

    赞扬声中夹杂争议

    收视曲线显示,整场节目的收视最高点分别出现在《小情歌》多亮和《Listen》王乃恩出场之时,一个是摇滚版的“大情歌”,一个是外表腼腆而唱起歌来的强劲力道连刘欢老师都十分欣赏的上海男生,两人在网络上人气比肩,收视率并列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与关注度不断增加,赞扬声不绝于耳,但对节目的质疑也此起彼伏,此次令人惊叹的超高收视率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价值和受观众喜爱程度。归根结底,《中国好声音》被人认可的原因,无外乎节目模式成熟、导师专业真性情、学员声音品质好素质高、以及精良连贯的制作等原因。

    四导师各有精彩

    《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两期,四位明星导师的表现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刘欢为鼓励学员而脱帽、被学员感动而泪流;那英三次上台,或助学员或为学员圆梦;杨坤每每以情动人,32场演唱会背后所体现的是作为导师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态度;庾澄庆秉承欢乐的风格,在舞台上总能尽情释放,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常有惊人妙语频爆笑点。宣传总监陆伟曾讲:“我们之前不会预设脚本,这些也不可能会预设脚本的,节目氛围到了,音乐导师就会真情流露,这是节目好看之处。”

    平日里“远在天边”的大明星这次下架子,在态度上不再端着,与学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为了争取自己心仪的学员常常使尽“浑身解数”,也会尝到求而不得的难过与失望。四位评委为了争抢学员,除了要不时自我叫卖,还要相互打压,拌嘴拆台,让观众看到了大腕们不一样的一面。

    舍弃花哨的附加值

    《中国好声音》不是零门槛的选秀节目,它没有各地海选的环节,所有录像学员都通过节目组高层(三位副总导演+音乐总监)直接把关,因此《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便令人惊艳、血脉迸张,而不是像选秀节目一样渐入佳境。尽管节目播出之后,有观众质疑舞台上看到的“好声音”“脸熟”,有些人的确也参加过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这点节目组并不避讳,也不排斥。“学员的背景,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与他们声音的好坏,并不相矛盾。”

    其实,在如今这个各种技术手段都已很成熟的国内电视市场,做一档节目会面临很多诱惑,许多节目组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的节目“加码”,希望面面俱到,于是便出现了那些场面宏大、舞美效果炫目,但内容却缺乏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则舍弃了这些附加值,学员们穿着较为随意从不刻意修饰,就连明星导师也始终以同样的服装亮相,呈现出音乐纯粹的本质。果断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对于那些对“好声音”的体现有所助益的东西,节目组则是不惜血本,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秀的学员、专业真挚的导师之外,由金少刚老师领衔的音乐团队也是不得不提的。现场的音响效果绝对是听觉的顶级体验。硬件上的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录像现场有顶级的收声设备,于是观众会在节目中看到,当四位导师背对学员时的一些小声议论都听得见。录像现场有26机位,场内16个,场外10个。每集不到80分钟纯节目,调用素材量接近1000分钟,可以想见做后期的团队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工作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