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动物标本“群狼逐鹿”夺魁 精彩背后暗藏隐忧

2014-06-06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一块灰色巨石上,两只威武的母老虎惬意地叼着幼崽晒太阳;一只臃肿的北极熊弓着身子,正伺机向猎物发起进攻;还有独自漫步的孔雀、昂头阔步的非洲白犀牛……

    走进国家动物博物馆,仿佛走进动物世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使人们不断在热带丛林、北极冰川和非洲大草原中“时空穿梭”。第二届动物标本大赛正在这里举行。

    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大厅中,4只灰狼正凶狠地围攻一头马鹿,其中一只已咬到马鹿的腰部,另一只狼在鹿头前龇牙咧嘴,随时准备腾空扑向马鹿,其他两只恶狼一只追逐,一只堵截。

    “这组标本在动物的行为、形态结构、力量的表现,以及美学或欣赏价值方面都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大赛评委会主任、著名标本大师肖方对这个名为“群狼逐鹿”的标本作品表示欣赏。该标本以全场最高票夺得大赛桂冠。

    一旁,一只比大象还高出不少的大角鹿很显眼,成人踮脚伸臂也才够到它的肩。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头大约于7700年前就灭绝的大家伙与猛犸象和剑齿虎同处一个时代。此次只参展不参赛,主要是因为该标本的部分工艺是在国外完成,与大赛规则不符。

    据肖方介绍,本届大赛虽然标本数量略有减少,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标本在形态、制作、创新性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精彩背后也暗藏隐忧。动物标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还在科学研究、教育及科学传播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这一行当的前景不容乐观,技艺传承遭遇市场萎缩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表示,国内行家的艺术造诣并不比国外逊色,只是苦于没有市场。“作为国内标本的大买家,博物馆和学校通常只需要一些常见的动物标本。”

    “南唐北刘”是国内标本制作传统技艺领域的两大世家,如今传人已凤毛麟角。少数仍在从事标本制作的匠人也非全职,多是出于自身爱好。一些原本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也不得不转战模具制作市场,扩大经营以艰难糊口。

    业内人士分析,首先动物标本行业小众、产值小;其次,标本来源紧缺。张劲硕称,目前,对于野生动物死亡后的处理,国内并无成文规范,相关单位或烧或扔,甚至任其腐烂,极少能制作成标本。而屡禁不止的野生动物偷猎、走私也使标本制作行业陷入争议境地。

    据了解,动物标本精品展将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内专场展出至8月31日。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