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大兴安岭“5•6”火烧区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

2007-04-26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火烧区,经过20年的恢复和保护,火烧迹地上重新长起了大片树林。目前,火烧区恢复面积已超过96万公顷,森林覆被率由1987年火灾后的61.5%提高到现在的87%以上,动植物种群基本得到了恢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地处东北边陲,是中国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5·6”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到124.3万公顷,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5·6”火灾过后,大兴安岭林区建立了一整套恢复、更新工作体系,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等多种方式,全面立体地进行火烧迹地更新和生态系统恢复。“天保”工程实施后,生态建设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为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加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监测科的人士说,经过20年的恢复,北部火烧区野生植物目前有900多种,野生动物有25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10多种。

    在位于西林吉林业局施业区内的“5·6”大火起火处,100多公顷人工林已经拔地而起,平均树高达6米。营林专家介绍说,目前大兴安岭北部4个林业局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更新林最高的已超过20米,林冠下各种野生植物枝繁叶茂。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植被、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也基本得到了恢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