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石景山医疗“引智”外埠名医扎根社区医院

2011-11-2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石景山西黄村的居民杨保云,如今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忠实拥趸者,“跑俩大医院愣没治好的病,在家门口治好了,焦大夫,名医!”名医都在大医院?社区里只能拿个药、看个感冒?石景山区创新医疗“引智”模式,从外埠聘请名医,扎根本地为百姓服务、带徒弟,做强了基层医疗服务。

    过去,居民到社区医院多是看点小毛病,量个血压、输个液,进行简单治疗,“技术含量低”一直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让老百姓不信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紧张,有的地方一个人又当站长、又当医生,还得出诊、坐堂、管理,身兼多职,忙不过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承担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职能有时就顾不上。

    怎么办?石景山区有个创新——引智,“调整增加编制446人,加速社区卫生人才的引进,充实社区医院的医疗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外地引进医护人员,返聘退休医学专家,通过多项措施让社区医疗机构满足百姓需求。”该区有关负责人说。

    杨保云称赞的焦大夫,就是引来的杰出人才。他叫焦智华,是石景山从河北聘请而来,外号“小神刀”,绝活是“针刀疗法”,一把把长度不等、宽不过0.4毫米的针刀,捏在焦大夫手里,就成为了一把把针到病除的“神刀”。还在河北时,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名医。

    因为腰部及下肢剧烈疼痛卧床不起的杨保云,曾先后到两家大医院诊治,都说必须手术,要承担很大风险。正着急的时候,她听周围的邻居说:“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个名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杨保云找到焦大夫,针刀治疗三次,她就奇迹般地恢复了。

    名医越来越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越来越抢手,过去少人问津,如今有时还得预约。潘桂春大夫去年被石景山区从吉林省一家中医医院招到八角,这位正高级主任医师是一位中医骨伤的专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石景山已经远近闻名,每天找他看病的病人都有数十位。

    名医来了,石景山区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编制、户口等各种困难,将这些“医疗梯队中的中坚力量”留在社区,使他们发挥所长,服务社区居民。

    “除了从外地聘请,还有本地的返聘,以及高等学历人才的招收,吸引了众多医疗人才进驻。”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仅今年上半年,石景山就招聘在职人员21人,返聘老专家70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这些医生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中西医结合、药学、检验、放射等十几个专业,分布在全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独立站。

    通过引智,过去不受百姓重视的社区医疗机构,如今在石景山成了百姓爱去、能去、去了能解决问题的地方。大病小病先去社区看,有效地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也更好地发挥了社区医疗机构“百姓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