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北京艺术家甘肃山沟里寻根

2012-06-0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从北京启程,坐完飞机坐汽车,好一阵奔波,曾经创作了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余飞终于来到了自己的采风地点——甘肃省兰州军区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销毁站地处3000米海拔的高原之上,三面全是光秃秃的山,唯一一条进山小路上种着两排松树,稀稀疏疏的,徒增几分孤寂。

    “总算有了‘抬头一线天,低头山对山’的那种体验。”余飞感慨道。“这里生活用品什么的,都没有问题,但刚刚置身于此,给你的感觉却是什么都没有。日子久了,又什么都有了。”随行的指导员笑着说。

    他们能有什么呢?余飞在心里犯嘀咕。在销毁站的招待所安放好行李,顾不得休息,他便让指导员介绍战士们前来聊天了。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这里虽然苦,但我却觉得值……”余飞打断了这位欲滔滔不绝的老兵,“您说得挺好。”转向旁边一个90后小兵问道,“你来是想干嘛的呀?”他丝毫没有怀疑老兵的真诚,不过,与那些“文件上就能看到的话”相比,他更期待着“最为特别的说法”。

    “我出生于成都市,已经当了两年兵,本来今年可以回去,但我还是留了下来,打算再干三年。”90后小兵刚一开口,余飞便递了个眼神,让一旁的同事帮忙摄像。编剧干久了,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日后看着视频回味这些素材,创作时能发挥得更棒。

    90后小兵的想法确实很独特。原来,来部队这两年,他一直在给领导做通讯员,平日里都在“忙”端茶倒水、开会叠被的事儿,几乎就没怎么吃过苦。“安逸了两年,要换别人,可能就回去找个工作、好生过日子了。我留了下来,再干三年,是要到真正的基层去,要真的当一次兵!”小兵说,“我最初想来当兵,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要是什么苦头都没吃便抽身回去了,这一趟不就白来了吗?”

    余飞被“震”了一下,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是他此前未曾遇到的。在他的印象里,现如今有太多的人,要么耽于享乐,要么汲汲于前程,甚至连埋头苦干,也多是形势逼迫下的无奈选择。“这般不同寻常的年轻人,搁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好少年,放到影视作品里,也一定是个好角色。”

    “以后还是要尽可能多地找人聊,到大地上抓取剧本创作的素材!”余飞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前两天刚回来。“入行到了一定年限,创作技巧大家伙儿都游刃有余了,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与事,才是真真正正的艺术寻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