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定陵三千文物搬入地下库房 前后历时8个月

2015-1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

 

图为不久前工作人员搬运文物的场景

    历时8个月,明十三陵定陵的文物搬家工作近日告一段落,3000余件文物重回地下,在宽敞舒适的环境里永久保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定陵文物第一次搬家,3000多件文物中,仅珍贵文物就有1057件,其中不乏万历皇帝的龙袍等珍品。

    据了解,自1956年出土后,定陵文物一直存放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老库房,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从保管环境到安保设施,都已经不太适应现 代文物的管理需要。为了保证文物的质量,新建文物库房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文物的存放面积比原有库房面积翻了近4倍。工作人员表示,新库房的最大特 点,是实现了恒温恒湿的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延长文物的寿命。

    距离老库房不远,是文物的“新家”。这是一座地上一层、地下两层的建筑,所有定陵文物都挪移到地下两层中。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库房,一股 浓浓的樟木味道扑鼻而来,走过三道铁门,来到文物所在的房间。在丝织品文物的存放处,一整面墙伫立着30个大抽屉,10个一列,分成3组,抽屉长近3米。 工作人员拉开了其中一个抽屉,里面存放着一件万历皇帝的龙袍,由于出土后的碳化作用,加上老库房存储条件有限,龙袍已经呈现灰褐色,折痕处已经黑化,周边 散落着碎屑。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将一件龙袍搬迁过来并不轻松,“6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搬运两件”,由于质量很重,工作人员为龙袍等丝织品特制了一个封闭的囊匣,将文物平移至囊匣,“精神高度紧张,一个碎片都不能放过。”

    记者了解到,从文物清点、拍照、包装、装箱、运输、拆箱、分类到完成上架,每一件文物“搬家”至少要经过六个环节。为避免文物遭受污染,从3月27日搬迁开始,文物科和展览处的工作人员在库房中均要佩戴口罩和手套,身着工作服,完成除尘等程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