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技资讯 > 正文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谈为何要"奔月"

日期:2006-10-29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明年4月中国首颗绕月卫星有望升空,拉开中国人探测月球的序幕,这一消息得到了应邀来宁做报告的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的证实。10月27日,姜院士作了一场名为《中国探月计划和深空探测的若干问题探讨》的精彩报告,描绘出中国探月“三步曲”。

    月球在31亿年前就已“死亡”

    屈原在其著名的《天问》中,就问到“日月安属”。自有人类以来,对离地球最近天体月亮的好奇、憧憬和向往绵延不绝,其中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而事实上地月之间的距离有40万公里之遥,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奔月梦”。姜景山院士说,真实的月球环境与人们的想像大相径庭,月球在31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其内部的带电流体运动在31亿年前戛然而止,月球现在实际上是一块冷却的“大石头”。打个比方说,月亮的“地质时钟”在31亿年前就已经“停摆”。

    人类为何要“奔月”

    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测月球呢?姜景山院士介绍说,首先是月球表面有丰富的太阳能可以利用。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这就意味着有15天都是阳光普照的白天,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其次月壤中富含氦-3,这是非常清洁、廉价、稳定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总储量约100-500万吨。姜景山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每年只需100吨左右的氦-3就可以“搞掂”全世界所需能源,因此,月球可以解决地球上万年的能量“缺口”。再有月球称得上是“富矿”,铀、钛、钾等的储量都很大。同时,月球上超高真空、弱重力、高洁净,人类可以在其上建立对地面的全面监测基地、科研基地和军事基地,另外月球还可以成为人类向火星等更遥远的星球前进的“中转站”。再加上航天事业的投资效益比是1:5,可有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各项科学技术迅猛提升。所以,探测月球可谓意义深远,月球已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我国探月计划“三步曲”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说,中国探月之旅将分为“三步走”:2004-2007年,目标为发射绕月卫星,简称“绕”;2007-2012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机器人、探测车巡视探测,简称“落”;2012-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车采样返回,简称“回”。而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实现登月梦想呢?姜景山院士表示,预计2020-2025年,我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这个时间和欧洲宇航局的登月时间表相仿。

    中国探月工程究竟“探”什么

    姜景山院士介绍说,在我国探月计划的任务中,首要的就是为月球“画像”,利用最新技术为月球照一张三维影像的“靓照”,更加全面地了解月球。其次是对月球资源进行摸底,科学家将全面分析月球上14种元素的分布,并绘出这些资源的分布图,其中有9种将是首次探测。通过微波探测器,还将测量出月壤的厚度,计算出氦-3的精确储量。除此之外,4万-40万公里的地月空间这一尚鲜为人知的空间环境,也被列入探索“计划表”。(吴红梅 吴昌红)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