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子产品去中关村已经成了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的习惯,据说中关村每年贡献给国家的税收高得吓人,想必零售的贡献比重很大。
说到中关村大家想到的是高科技,实际上主导中关村发展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庞大电子产品的产销链。因此有专家就断言中关村实际上就是一个“村”,小商小贩集中与此,争相叫卖,好不烦人,但凡去过卖场的人无一不受过干扰。
大家去中关村无非是觉得那里的东西相对齐全和便宜。但很多产品售后无法三包,导致很多人开始怨声载道。其实跟商家倒无多大关系,关键是大量的个体商贩在售货时无法开具正式发票。一旦索要发票就会将消费者推向电子城,而电子城开据发票的前提是需要消费者增加产品总额的一到两个税点。对此,很多人望而却步,被迫接受规则,得到的只是便宜。而便宜往往只是产品“单机”的便宜,在成交后商贩接着会劝你买各种配件,总计下来跟国美这样的零售商价格就没什么悬殊。事实证明,我们习惯性的关注眼前利益,而忽略后续陷阱。
电子城在获得商贩租金的同时保证了商贩的利润也纵容了它们的偷漏税行为。这样一来,国家每年将流失大量的税收。
国家有必要出台强硬开具发票制度,保证税收的同时也保证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