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记者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获悉,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政策自2007年9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3月底,各试点银行已为47家企业提供65笔共计4.7亿元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实际发放4.06亿元,目前已安全还款36笔2.005亿元,贷款余额2.055亿元,无一违信行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北京市拥有资源丰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但是行业的高风险高成长性以及有效抵押担保资产严重不足让很多银行望而却步。为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进一步缓解园区中小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2007年9月1日起,央行营业管理部、银监会北京监管局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建立方便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绿色通道。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评级机构对参与试点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向试点银行出具《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评级报告》,为试点银行的内部评级及利率浮动决策提供参考。
试点银行对于符合试点条件、信用良好的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信用贷款的额度与贷款期限,由试点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试点银行可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各自制定上浮标准,但上浮幅度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10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补贴试点企业的信用评级费用,为获得信用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试点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并根据实际发放信用贷款的规模,给予试点银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贴。
“通过试点,丰富了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关村科技园区众多无抵押、无担保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徐毛毛介绍,信用贷款试点主要是为有信用企业提供绿色贷款通道,突破了商业银行以抵押、质押为主要条件的贷款方式。同时,提高了有信用企业的融资效率,对于信用良好企业,积累的信用等级越高,对企业贷款利息补贴比例越大,企业综合贷款成本也越低;失信企业反之。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现有6家试点银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银行范围,以最终实现北京辖内银行机构全面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的局面;为进一步扩大受益企业的范围,可考虑稳步放开试点企业的范围,为更多规模中小偏下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政策支持;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知识产权质押的金融业务创新以及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层的金融业务创新;努力搭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平台,共同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满足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