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财经 > 正文

银行激战中关村 从不毛之地到兵家必争

日期:2009-08-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

繁忙的夏日,CBN记者终于见到了张和(化名),他当天已经约见了四批中小企业客户,下午四点,他还没吃午饭。自2000年进入某银行中关村支行,他就进入了这样高速的工作节奏。

张和用“空白”来形容当年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的情形。“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一单,银行根本不爱做,也没有经验。”那时候,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年担保额仅为几亿元。

九年过去了,这片银行贷款的“不毛之地”已经汇聚了国内各主要银行的网点。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额度超过240亿元。

在这片高科技的梦幻之地,银行纷纷探索最“新式”的服务和产品,竞争愈来愈激烈,银行也在不断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中关村已俨然向着未来的“银行硅谷”迈进。

“刺刀见红”的竞争

较早地关注中小企业客户,“一方面是小银行夹缝中生存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行领导认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商业化运营方面集聚的力量,才是中关村的未来。”张和说。目前中关村成长起来的一批领头企业,很多在早期就从该行获得贷款。

最近两年业务发展迅捷的交通银行中关村支行园区行长王恺对CBN记者表示,中小企业业务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先是外资行的竞争,其对公业务的重点更多落在中小企业上。”

另一方面,北京本地和异地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北农商、大连商业银行、渤海商业银行都会来中关村,都会做对公业务,将来的延伸点也一定会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真的是刺刀见红的竞争。”王恺说。

目前在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北京银行。今年6月12日,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表示,13年来,北京银行累计为中关村西区、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永丰基地、创新园等重点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投入信贷资金超过1000亿元;截至6月12日,为41家企业累计发放54笔信用贷款超过4亿元,占中关村信用贷款企业的70%以上。

红海还是蓝海?

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等本地银行从一开始就做中小企业业务,在北京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我们从中切入,就要涉及产品创新面临红海还是蓝海问题,如果还是做传统贷款,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王恺说。

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胜对CBN记者表示,银行与企业的价值取向都是趋利性的,银行往赚钱多、机会多的地方集中是普遍现象。“银行对中关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十年前对这里感兴趣的银行屈指可数,现在银行开发了很多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窗口。”

“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汇聚,我们就着重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拿商标、专利到银行获得贷款。”王恺告诉CBN记者,为此,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均给予了上千万元的贴息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2007年,交行与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王恺介绍,最近还推了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的过桥贷款,以及与典当行合作的“银典直通车”。

王恺介绍,在外资VC与企业签署投资协议后等待行政审批期间,只要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交行就可通过海外分支机构联动,先给企业一部分贷款以解燃眉之急,VC一到位银行就收回贷款。

而“银典直通车”主要针对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将银行和典当行的优劣互补,用典当行的时间效率和部分高息,配套银行的巨大资金支持和低廉成本。比如3个月贷款,前10天是用典当资金(高息),10天以后银行贷款批下来,马上用贷款(低息)置换典当行资金。

另外,交行近期还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推出股权质押贷款,利用目前只有中关村独有的“新三板”上市股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

不过,张和认为,银行在产品服务创新方面能动性有限,无非是银行通过量身定做产品和服务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在现有的信用体系、外部环境中,银行可作为空间其实并不大。

“银行内部也有一些机制上的调整。”他介绍,包括在银行前中后台整体推动中小企业信贷;后台设立独立的中小企业产品研发部门,中间流程加强集中信贷审批,提高效率;该行还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这样,整个机制上就顺畅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