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财经 > 正文

金融为海淀园插上腾飞翅膀

日期:2010-05-10  来源:中关村新闻网
[字体: ]

    截至日前,海淀区政府已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总额为1350亿元。

  为促进海淀区企业上市工作,海淀区一直进行不遗余力的努力。3月29日,海淀区政府专题会审议并通过了《海淀区关于建立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体系的建议》,海淀区将着力建立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体系。

  科技型企业,肩负着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

  为这一群体搭建良好的金融平台,是海淀区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职责所在,更是海淀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当前,不仅中关村科技园区区内基础设施、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带建设等一大批投资项目具有融资需求,区域内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也存在旺盛的金融需求。

  谈及科技金融服务的功能,海淀区区长林抚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科技人才创业之后,一定要借助金融的力量来推动––给技术插上翅膀。“当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插上翅膀,会飞得更高。”

  而《海淀区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的工作目标则力争强壮这一“金融翅膀”:用3-5年时间,着力构建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核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租赁、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工具的、推动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管中窥豹,仅2009年,中关村企业在创业板实现多项第一:上报材料数量第一,受理企业数量第一,过会企业数量第一,首批发行企业数量第一。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初步形成。

  金融血液注入发展活力

  中关村有2万家科技企业,并且还在以每年新创3000家的速度增长着。

  海淀区作为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数众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金融机构,为各大银行开展政策、服务、创新提供了试验基地;而海淀区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的工作,也需要各大银行的大力支持。

  中关村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中关村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政府与资本的高效对接动作频繁,有声有色。

  2010年4月3日,海淀区政府与北京银行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京举行。协议约定了300亿元的授信额度,用于支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科技型企业发展等领域;同时签署了《绿色海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合作协议》,约定联合发行全国首支绿色产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仅一周前的3月25日,海淀区政府与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邮储北京分行集体签署了400亿元的意向额度战略合作协议。2月25日,区政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150亿元意向融资安排《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协议,在未来两年内,中银为海淀区提供包括中小企业融资、一级土地开发融资、园区建设融资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海淀区政府已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总额为1350亿元。

  一直以来,为突破金融的制约瓶颈,营造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的环境,海淀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2009年初,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海淀区密集出台推动金融发展各项政策,安排了5000多万资金给予补贴。

  海淀区常务副区长杨志强表示:“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吸引民间资本成为创业投资的主体,拓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民间资本和国际合作的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聚集金融体系入住海淀区。”

  “到2009年上半年区各类金融机构,法人机构达1200多家,种类和网点也非常密集,占北京市前列,像银行、保险、证券、创业投资、典当、小额财务公司,金融后台机构等多种业态多元化金融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林抚生在“2009中关村论坛·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分论坛上指出。

   “股权投资机构已经成为海淀科技金融一大特色。”林抚生强调,到目前为止到海淀注册的各类投资机构已经到了114家,2010年新入主32家股权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个亿。

  “四个一批”培育上市梯队

  海淀区企业碧水源、当升材料、数码视讯今年4月均已踏上创业板。

  据悉,2009年共有23家中关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2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8家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13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37家企业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创业板上市受理通知书。

  截至4月初,2010年仅海淀区新增上市企业1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44家,超过北京市的一半。上市企业总数的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创业投资在中关村核心区的聚集,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核心区的投资价值。

  而为促进海淀区企业上市工作,海淀区一直进行不遗余力的努力。3月29日,海淀区政府专题会审议并通过了《海淀区关于建立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体系的建议》,海淀区将着力建立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体系。

  在海淀区金融办主任王歌红看来,促进企业上市是发现和培育具备“四个一批”潜力企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关村核心区的有力手段。

  她所指的“四个一批”是着力打造“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支持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上市梯队资源。

  为此,海淀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在未来3 年内,每年培育100家,辅导50家拟上市企业,在政策面和资本市场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20家。到2012年,海淀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0家,在创业板中形成中关村板块,驻区企业进入指数成份股。

  而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体系则以“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选择”为指导原则。

  “加大对企业上市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培育期企业连续三年给予每年40万元的上市补助,对辅导期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被投资企业上市的股权投资机构(含PE、VC)按其出资比例给予支持。”王歌红强调,在政策支持方面,海淀区更是做足了工作,修订了海淀区促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办法。

  在工作机制方面,海淀区则建立由常务副区长牵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促进企业上市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处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需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推进企业上市区内审批工作扁平化。

  而具体的工作抓手则落到海淀区促进企业上市服务中心身上。据海淀区金融办金融市场科黄华明介绍,该中心负责出台企业上市服务手册并于6月向企业发放,宣传海淀区良好的上市政策和发展环境,发现并培育上市种子企业,提早上市服务介入时间。

  据了解,组织企业培训工作方面,则是海淀区金融办的拿手好戏。2010年,海淀区金融办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召开协调会、座谈会等形式协调解决企业在上市遇到的问题,帮扶企业上市,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形成“四个一批”的企业上市梯队资源。

  在海淀金融办提供的工作计划中赫然列出长长的工作计划:

  4至5月份,组织召开第一次海淀区促进企业上市联席会议,确认培育期企业名单。

  6月份,召开海淀区促进企业上市政策发布会,发布新修订后的《海淀区促进企业上市办法》及实施细则……

  8至9月份,开展海淀区上市俱乐部活动,组织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高管、董事会秘书交流会……

  10至11月,组织海淀区拟上市企业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培训会,聘请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券商的业内专家对拟上市企业高管进行专项辅导……

  “依托现代金融的强力支撑,创业板上市在海淀区已成燎原之势。”王歌红告诉记者,科技企业的成长得益于高效、完备资本市场体系,得益于区政府引导和企业苦练内功的高度融合。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