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担保难,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难题。对于初创期和研发期的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支持更是难上加难。这个多年来看似无解的难题,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用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做法成功破解。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初步搭建起由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保险、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信贷创新体系,专门用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
为创新担保
“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只干了担保这一件事。”中关村担保公司总经理张琦说到为科技型企业做担保时不无自豪。1999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设立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职责主要是为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该公司属于“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已形成融资担保、保函担保、委托贷款等多品种服务体系。
中关村担保公司通过担保使有限的资本金充分发挥了放大效应,并保证了合作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零风险。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累计为8192个项目提供担保,担保总额达399.05亿元。据统计,中关村已上市企业,有27%得到过其支持。像碧水源(300070,股吧)、中星微、神州泰岳(300002,股吧)、梅泰诺(300038,股吧)等一大批企业都曾是其服务对象。
信用贷款无违约
自2007年9月1日起,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在中关村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9月末,各家试点银行为208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432笔,授信额度105亿元,实际发放96亿元。其中,仅今年1—9月新增贷款达40亿元。没有任何担保和抵质押,对于轻资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能获得信用贷款,且无一违约,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关村信用环境的良好。
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金融处处长何存说,能获得贷款的,都是信用良好的企业。这些试点企业包括:中关村百家创新型企业、“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年收入在2亿元(含)以下且最近一个年度的信用等级在BB级别以上(含BB-)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获得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并推荐,且最近一个年度的信用等级在BB级别以上(含BB-)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等等。同时,这些企业还全部是北京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的会员。
中关村管委会还为获得信用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试点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贴息比例根据企业的信用“星级”确定,星级越高,贴息比例越高,最高的贴息比例为40%。此举有效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自发放信用贷款以来,中关村的企业没有发生一起违约行为。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关村中小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与银行资金的对接,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关村管委会从2006年底开始,会同相关部门就中小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试点。期间采取鼓励政策,规定凡将通过信用保证和知识产权质押组合发放的贷款,可纳入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范围,贷款银行最高可享受500万元的年度风险补贴,贷款企业最高可享受每笔贷款40%的利息补贴。担保、小额贷款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可获得一定的风险补贴。这一做法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截至2011年9月末,多家银行累计为489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88笔,累计76亿元。其中2011年142笔,13亿元。
中关村示范区即将展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题研究,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评估、交易以及如何保持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与价值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索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出台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