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发展集团:政府创投“施肥” 民间资本“开花”
北京华世天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世天富”)是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抵、质押资产,多个项目被无奈搁置。所以,当华世天富获得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资金支持时,曾经多次面临“窘境”的董事长齐清不禁感慨万千。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是在重组中关村“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基础上新设的公司。集团作为政府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的平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促进国有资本对接科技资源的创新载体。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之前,政府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高成长性企业进行公共财政资金扶持,多是对科技项目研发进行直接资金资助。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成立成为政府资金以市场方式驱动科技创新的全新尝试。
在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看来,作为中关村自主创新体系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是集团的天职。一方面,通过代持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统筹资金股权投资,中关村发展集团履行政府投资平台功能,积极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参股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联动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据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介绍,集团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早期投资,先帮助其“解渴”,提高其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如果企业贷款仍有难度,中关村发展集团则通过旗下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担保。为提高融资效率,集团还将投资的小微企业集体打包推荐给金融机构,进行“投保贷”联动批量化运作。同时,将投(融)资支持与提供办公厂房、帮助企业规范运营等相应增值服务结合,提高小微企业“造血”功能。
政府资金驱动科技创新需要按市场方式运作,而市场运作方式又需要不断求新求变。在这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做了很多尝试。高科技企业往往是“轻资产”公司,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商用化是促进知识产权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其他几家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了我国首家由政府倡导并出资的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和专业化的思维进行运营,重点拓展知识产权股权投资、知识产权交易经纪等知识产权增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实现经济价值。
通过向高科技小微企业的有效“施肥”,中关村发展集团带动社会资本效果明显,项目逐步开花结果。集团成立两年以来,共实现项目储备604个,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156个,投资合同金额18.84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11亿元,项目达产后实现产值106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