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 2016-006
投资者关系活动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类别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参与单位名称及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虞瑞捷
人员姓名
时间 2016 年 7 月 13 日 下午 15 :30
地点 神舟大厦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 中关村科技董事长兼总裁侯占军; 董事会秘书黄志宇;
员姓名 华素制药董事兼总经理、 多多药业董事长董国明
投资者关系活动 对机构投资者关注问题做出相应回复(详见附件)
主要内容介绍
日期 2016-7-13
1
公司指出本次访谈内容仅限定于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凡涉及敏感信息或未披露信息的提问,公司不予答复。以下为本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一、 请简要介绍一下,公司转型医药大健康产业后的相关举措。
答: 2015年9月,公司在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业务状况,调整发展战略,决定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构建未来业务。
(一)充分挖掘自身资源, 加强自主研发。
1、 2016年1月,盐酸羟吗啡酮、盐酸羟吗啡酮片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获得临床批件; 2016年3月,琥珀酸美托洛尔获得临床批件;
2、 联苯苄唑和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变更规格完成申报文件提报,等待审批中;同时, 控股公司华素制药研发中心连续9年顺利通过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再评价。
3、 2016年4月,华素制药取得了“一种盐酸羟吗啡酮的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
(二) 进一步深化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合作;
1、 2015年7月,华素制药出资1,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苏雅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以下简称: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共同开拓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毒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生物样品检测等市场。 作为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级新药研发平台的一个分平台,毒物药物研究所为苏雅公司提供药物代谢学的技术支持,协助苏雅公司技术团队的建设以及全套药代动力学 评价体系SOP的建立。
2、 2015年9月,华素制药与军科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签署了购买国家1类新药知母皂苷B Ⅱ原料药、胶囊、注射用原料药、注射液及相关保健品“智参”颗粒的相关专利的独占许可使用权的协议,双方约定将联合申报以上各品种的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 书和生产批件或保健食品证书。 目前,保健食品提交注册检验申请,完成封样,即将开始功效试验;中药1类胶囊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正在整理申报资料。
3、 2015年9月,华素制药与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签署协议,购买盐酸二甲氨基苯酚原料药(化药 3.1 类)及制剂(化药 2 类)的临床批件,双方将联合申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三)收购多多药业股权,丰富医药产品种类。
2
1、 2015年底,控股子公司四环医药向多多药业335名自然人股东收购多多药业78.82%股权, 上述 自然人股东承诺 : 多多药业2015年度的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2,835万元(2015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3,340.83万元); 2016年度的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3,710万元; 2017年度的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4,710万元, 2018年1月 1 日至2018年6月 30 日期间的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2,630万元。 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多多药业成为四环医药之控股子公司,将成为公司布局的重要业务单元。公司将努力实现自身医药板块业务与多多药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 效应,提升公司医药板块的业务竞争力,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2、 2016年3月, 四环医药向黑龙江农垦佳多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简称:农垦佳多,其主要合伙人均在多多药业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转让其持有多多药业 27.82%股权。转让完成后,四环医药持有多多药业 51%股权,仍为控股股东。 农垦佳多的股东多为多多药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本次股权转让,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多多药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共同关注公司的 长远发展。
3、 2016年6月,四环医药与农垦佳多签署关于多多药业有限公司之《股权收购意向书》,双方约定: 在多多药业完成 2015、 2016、 2017 年度及 2018 上半年利润承诺的前提下, 四环医药有意向于2018年12月 31 日前一次性收购农垦佳多所持多多药业27.82%的股权。如此次股权收购完成后, 四环医药将持有多多药业78.82%的股权, 农垦佳多不再持有多多药业股权。本次股权收购意向书的签订,旨在充分调动多多药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多多药业实现经营业绩 的确定性,有利于提升公司医药板块的竞争力,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 四 ) 聚焦做大做强主业, 加快医药产业的布局与实施。
公司将围绕医药大健康产业战略, 沿“内生式”和“外延式”两条主线推进工作。对内改革机制,深挖现有产品潜力,重点培育以“华素愈创”系列牙膏及漱口水和“盐酸贝尼地平”(商品名:元 治)为代表的战略性新产品,加强研发投入,启动重点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对外,根据公司战略,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快速布局医药大健康领域。
3
二、 请谈一下苏雅公司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的合作情况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用同位素或其标记化合物指示和追踪相应元素或化合物在生物体或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方法,目前,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在国际上 早已成为药物代谢、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药代研究中的常规应用技术,而国内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创新药物体外和动物药代研究,并逐渐适用于临床药代研究。在现有 的分析技术中,仅有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能够直接、明了地揭示每一种代谢物占总药物相关物质暴露的百分比,被国内外研究人员誉为药物代谢研究的“金标准”。 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及处理的严格限制,同时这一实验室又需要较高的药物代谢研究能力,导致我国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受到很大 限制,发展较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曾经为我国"两弹一艇"的成功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同时 建设了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 素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放射性同位素科研单位,是国内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合成研究的先驱实验室,主要从事放射性核素的产生和衰变过程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中开展了氚、碳14、磷32、碘125等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是目前国内能为新药研究提供同位素标记 服务的唯一放射性甲级实验室。
北京苏雅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苏雅公司) 是公司在以 “医药大健康”作为核心业务的背景下由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支持与帮助下建立的一家专门从事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新药临 床评价生物样品检测服务的公司。 苏雅公司邀请中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振清教授担任全职首席科学家,装备有ThermoFisher QE、 AB Sciex 6500等同行业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拥有来自各大一线CRO公司的优秀科研团队及通过美国SQA认证的QA团队,科研全流程均在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在运 行。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与苏雅公司就同位素标记与示踪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以双方自身领域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共同致力于同位素标记药物代谢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
合作达成后,苏雅公司将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具有放射性甲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同位素药物代谢相关项目的研究,同位素研究所将为相关项目研 究提供标记化合物,而苏雅公司也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拥有放射性甲级实验室使用权的药物代谢科研机构,形成了创新药体外快速筛选、体内代谢研究、代谢产物 鉴定、物质平衡(同位素示踪)研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能力这样一条完整的药物代谢科研链条。
4
就上述合作事宜,我公司已于今日予以披露,详见公告2016-052号。
三、 请谈一下公司发展养老行业的背景及进展。
答: 2015年公司确立了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将重点发展体外诊断( IVD)、高端专科医院和“轻资产”健康养老专业性运营管理三个领域及部分具有较大市场机会的处方药和OTC产品细分领域, 通过收购、自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等多种方式扩大业务规模,尽快实现突破,使公司业务产业链得以迅速扩张,打造出公司新的产业布局。
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 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既能造福民生福祉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有望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市场前景广阔 。从目前国内养老发展现状来看, 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在逐步完善, 养老尚未形成真正品牌,以传统的公立养老院为主。 近年来,国家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养老产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随着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产业政策体系正在完善, 各地配套政策正在落实、落地。 公司的养老业务将立足于提供轻资产的养老服务,建立“医养结合”的全方位高端养老模式。 首先,在进行充分健康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计划依托政策支持和现有物业开发项目 , 转变职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承办大型养老社区或日 间照料中心,待试点运作成熟后,在大城市推广复制;其次,借鉴海外服务机构在国内外成熟的养老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和培训体系, 着力打造养老服务的品牌和档次, 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