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城即将在北京中关村西区完美亮相,其二期工程鼎固科贸综合楼建设已进入尾声。这项作为第六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之一的二期工程,通过28项新技术的应用,节省工期1年半,节约资金720万元,降低成本率达2%。
据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二公司五项目部总工程师曾卫军介绍,二期工程通过连廊与一期鼎好电子商城相连后,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等10大类别,其中《变废为宝--提高短木接长质量》和《混凝土楼板裂缝百分率的控制》获2007年北京市工程质量管理优秀QC小组一等奖,由技术员梁超研制的圆弧形切口钢筋切断机刀片已申报国家专利。近日,记者对其中的两项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了解。
特制铣床机使短方木变长
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工地上剩下的大量短方木一般都作为劈柴和垃圾处理,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给短方木拔钉、分类码放的义务劳动中,大家伙七嘴八舌地建议:能否把短方木接长再利用呢?通过集思广益,孙冰QC小组决定借鉴传统木工榫接方式结合胶粘工艺,来满足接口部位强度,达到施工中长方木的受力要求。通过网络搜索,他们在一家家具厂找到了一台价格6000多元的木形指纹铣床机,但该铣床机加工出来的方木接头是用于家具构造的,只能满足自身牢固要求,因此加工后齿形短小,经过试验证明不能满足结构施工中模板龙骨的受力要求。为了保证短方木接头强度和咬合的牢固度,孙冰QC小组又将刀锯进行改造,将刀锯接茬从传统齿接深2cm 加长到5cm,同时,对电机、机身进行特殊的改装,让其使用方便、快捷,一名普通的木工就能自如地完成旧短方木的抛光、锯齿、刷胶和对接的全部工序。
在工程中,改造后的木工加工多功能铣床机共接出完全可供二次利用的长方木20多立方米,为工程节约成本 6万多元,解决了短方木浪费的问题。
圆弧形切口扭转"三费"局面
目前,在建筑结构施工中,钢筋连接普遍采用直螺纹连接工艺,要求其质量达到钢筋端头平直无变形、无斜面和无马蹄形。普通切断机虽然切割速度快、成本投入也少,但切断后钢筋端头端面不能满足直螺纹工艺中对丝扣外型的要求,所以只能让位于无齿锯切割以保证切割质量。但无齿锯切割费时、费力、费钱。
项目部技术员梁超在其父"钢筋王"梁绍平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决定从改变刀片切口着手,改变普通切断机的命运,扭转"三费"无齿锯大行其道的局面。几经试验,他研制出一种圆弧形切口的钢筋切断机刀片。
普通切断机的刀片成平直形,当冲切刀片与固定刀片运用"擦肩而过"的原理将钢筋剪断时,实际上是前切后挤,所以端头容易变形。当刀片的切口呈圆弧形,将钢筋置于刀片的圆弧形切口中心时,不仅可以防止位置不正挤伤钢筋端头,而且被顶压的钢筋端头由于受力均匀也不会变形。据介绍,如果被切的钢筋只需一头达到套丝标准时,只要固定刀片换成圆弧形切口,冲切刀片用平直形切面的普通刀片即可;如果被切断的钢筋需要两个端头均达到套丝要求时,冲切刀片与固定刀片均需换成圆弧形切口即可。
小小的一个改变,带来的是巨大的效益和钢筋连接工艺的革新。鼎固二期工程应用此项技术节约成本11.3 万元,节约工作日1664个。梁超说:"它的成功只是初步的,改进后的切断机也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冲切刀片的冲切距离较短、刀片的利用不够充分,刀片的4个面上各只有1个圆弧形切口等。"
梁超对记者说,他今后的设想是与生产切断机的厂家沟通,希望厂家将冲切刀片和冲切距离加长,同时把刀片的圆弧深度加深,在切面上做2-3个圆弧形切口,提高刀片的利用率,并设计一套经济适用、拆装方便的配套切断机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