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中国IT 零售行业有几个特点:第一个便是新兴的连锁渠道突然崛起,真正站到了整个行业的主旋律中;第二个是电子卖场开始着手下到区域市场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两个变化,在07 年的华北地区IT 零售市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多年来一直处于IT 产业晴雨表和集散地的中关村,在零售业大发展导致渠道自然扁平的态势下,不知不觉被慢慢活跃起来的周边城市和连锁大卖场包围了。
区域是竞争焦点
如此描述中关村现在在IT 零售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夸大其词。截止到07 年,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总经营面积已经将近35 平方米,如果没有很强规模的批发业务的支撑,这个数字意味着供过于求。事实上,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已经停止对用于经营IT 产品(不包含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卖场发放经营牌照。
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饱和只是一部份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上游供应链越来越重视对终端的投入,并强调深挖区域市场,在这种呼声下,无论是厂商自己还是分销商,都尽可能的在各区域建立零售终端,随之而来的便是区域零售市场被激活。天津是最早起步的,如今,百脑汇、颐高、赛博都已经在天津设有卖场,并且从市场反应来看,目前天津的电子卖场面积还未到饱和。
海龙电脑城就曾在2006 年进入到河北保定市开店。而相比于海龙的试水,其他几家全国性电子卖场动作则更大。赛博前两年便已经提前进入了天津和山东青岛,而颐高则走得更快。到目前为止,河北的石家庄、保定,山东青岛都已经建成了颐高上万平米的电子卖场,而山西的太原颐高数码广场也正在筹备开业之中。
连锁渠道的挑衅
电子卖场越来越多地在区域市场拓展只是表现出中关村对于整个华北乃至北方地区辐射能力的减弱,而新兴连锁渠道开始在北京“开花”则是真正对中关村的挑衅。
07 年9 月30 日,营业面积将近3000 平米的宏图三胞中关村店开业,标志着目前中国IT零售模式最为先进的业态成功攻占中关村,而自此之前,宏图三胞已经用9 个月的时间在北京开设了11家店面,月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除了宏图三胞,国美、苏宁这一类3C 卖场07 年在PC、笔记本产品上增长更是惊人,以至于他们纷纷将主要发展方向迅速调整到IT 产品上 。
国美便开始将其在北京的一部分店面的后头主色调从蓝色改变成绿色,而销售的产品则强调3C 的概念。苏宁的3C+ 旗舰店在北京也从第一个北太平庄店逐步蔓延开来,并且近日苏宁还表示将在不久之后正式进入中关村。
零售味道渐浓
中关村被区域和新兴渠道包围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关村IT零售业的环境似乎也在发生着改变。
去年12月初,鼎好二期的开业,给予整个行业和消费者一个崭新的视觉和理念的冲击。与一期一起,鼎好将整个中关村的零售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该地区IT 零售霸主的地位。加之e 世界良好的经营环境,批发业务在中关村的地位正在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零售味道越来越浓。
在这方面,中关村的经销商则更加积极。恒昌、雨辰、运通时代、神州天海等零售企业十分重视自身扩大品牌在零售行业中的影响,而富诚佳信则打造了一个名为“呈现美”的经营数码产品的零售品牌,希望带领整个数码渠道走出目前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大部分零售商都尽量减少批发业务,强调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且在这方面对于销售员有很严格的考核,比如说由销售量考核转为利润考核。
一位知名零售企业的负责人曾经这样评价:“华北的零售相比华东来说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零售。”对此,华北地区的同行们也在努力改变和学习。08年,欺诈、拉客等短视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购物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经营理念的深度转变和经营秩序的逐步规范将成为零售渠道一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