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国美的玩票,苏宁对it市场的侵蚀算的上直接了,07年第三季度还专门召开发布会,进去整机、数码的销售,平时买报纸,能看到苏宁的广告也有相当明显的宣传导向。中关村卖场也不是坐以待毙,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还海龙it时尚店,和海龙西单店,都是混在中关村弟兄们将来开疆拓土的跳板。
海龙的it时尚店玩的是统一收银,而且每个品牌在店内只设一个,意在通过统一收银控制商家流水,并且给消费者更好的售后和区别于其他卖场的正规化、传统卖场化消费体验。但是这么操作一个是要压商家的帐期,一个是无法解决商家之间炒货的问题,而正规发票、明码标价现在也无法提供。而且在开业初期,海龙虽然给入驻的商户很低廉的租费,但是有一套淘汰机制,做得好的可以拿到好的位置,营业额一直上不去的,会被换到稍微偏僻的位置,知道被清出卖场。
海龙的西单店,去的人很少,操作方式跟国美、苏宁有点接近,海龙集中采购、销售,但目前还不是从厂商直接进货,货源就是来自于中关村的代理商、分销商。目前的效果也不好,也是帐期长、销售效果极差,不知道坛子里的兄弟有没有给那边供货的,开业之初,大家对海龙西单店都不报什么希望,反倒是看好望京那边的销售氛围,相对集中的高端消费者,比西单层次要好得多,而且租金之类的成本反而要低。
现在除了海龙自己在尝试,国贸、望京、宣武的ego数码,都跃跃欲试,但是最终哪家能吸走更多的客户,还没有定论,虽然有人极力推崇大国美、苏宁,认为这样的家伙必然会吃掉中关村绝大多数的生意,但是包括小数码、整机、笔记本类厂商在渠道会上都曾坦言:不会重蹈国内家电厂商的覆辙,不会让家电巨头垄断销售渠道,最好的是分而治之,对他们来说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分型号、分人群、分地域,倒是有能力把电子卖场和传统卖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