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繁荣”的景象背后,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以诚信为本的商业信条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以透支诚信为代价的欺诈经营,并已被演义得日渐熟练且自成体系。
少数诚信不好的商家对一个商圈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当非诚信经营成为大多数商家的共同选择时,便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个群体所赖以生存的商业基础。
2008年,随着IT冬天的来临,经销商正在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正在被商家试图以抛弃诚信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而这饮鸩止渴的行为也进一步加速着自我毁灭的进程。
中关村正在遭遇自建立以来最黑暗的时刻,以电脑城为基础的商业形态在这个冬天经历着最为严厉的考验,在3C、连锁等商业形态的进逼之下,中关村等待着一次浴火重生。
如今周章对这份工作已经厌倦了,挣不了太多钱,还要背负良心的谴责,最关键的是他对中关村的未来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这里没有黑幕,只有潜规则。中关村已经不行了,很多公司都是在赔着做,口碑越来越差,欺诈也越来越厉害,折腾不了多久了。”现在周章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换个工作,他想先坚持到过年,希望能重新找到一份心安理得的工作,从此离开中关村。
中关村的经销商采取欺诈消费者的手段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见到钱刚,比想象中坦率从容。“一个学生,本来就没钱,被我挣了两千,能不跟我拼命吗?但又能怎么样?”钱刚坐在店面的沙发里,平静地说道。在他看来,更危险的是,中关村的商业逻辑也悄然发生变化,对于很多渠道商而言,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也加入欺诈的行列,以高利润维持高成本,要么就离开中关村。
钱刚认为,高房租和网络是促使经销商非诚信经营的直接原因。电脑城的房租近几年开始迅速飙升,使得成本大幅攀升。
“这(欺诈现象)其实是由工商、法院、警察、电脑城、经销商共同促成的结果,这些环节在有意无意之间,为欺诈现象搭建了一个得以滋生的温床。”渠道商这句话虽然有过激的嫌疑,但却也说出了关键。中关村缺乏一个健康的保证公平竞争的商业机制,实际上也就是一套相对合理公正的游戏规则。这个机制的最本质特征应该是对诚信的维护和对不正当竞争的惩戒,但建立这个机制则需要政府部门、电脑城、厂商、渠道共同搭建,但显然,这个环节明显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