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减30%至40% 商家降价难留客———
进入11月,中关村电子卖场变得越发冷清。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商城客流减少,商家降价促销,中关村电子卖场已提前半月进入淡季。
现场目击
客流减少停车不再难
昨天下午,海龙电子城的地面停车场上,有近一半的车位都空着,附近的一个地下停车场内近半车位空闲。
地下停车场管理员介绍,与一个月前相比,进入车库停车场的车辆少了大概20%,停车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
长年经营笔记本电脑的商户刘先生说,IT产品属于电子消耗品,不像生活必需品一样非买不可,“有钱就升级,用好的,没钱的话凑合着也能用。”
他说,此前一直在他这儿进行定点电脑升级的几家大企业都缩减了开支,原来一周检查一次设备、升级产品的业务也改成了半个月一次。
商家应对
一再降价难引客人来
生意不景气,各商家大打降价牌,尽管电子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也已经吸引不了什么人了。
记者走访了解到,小到U盘、手机存储卡、移动硬盘等存储类产品,大到相机、笔记本电脑,都在降价行列。商户介绍,品牌笔记本电脑、相机降幅在几百元不等。“现在是挣一块钱我们就卖啊,这在以前都是没法儿想象的!”e世界数码广场三层的一位姓张的商户无奈地说,“每天盈利从三四百元降到了三四十元,有时一天都不开张。”
卖场说法
客流减少三至四成
记者从中关村各大卖场了解到,每年11月都是电子产品销售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提前到10月中下旬就开始表现出来。“虽然没有做具体统计,但总体上客流下降都在30%到40%。”中关村e世界数码广场策划部的工作人员说。 文/记者暴春英
专家分析
抵御风险能力将提高
迈尔顾问公司商业策划人李客让表示,中关村电子卖场遇冷,是人们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的本能反应,“出于对预期的恐慌,对危机的防范,大家凭判断和感觉采取了‘节衣缩食’等保守消费的方式。”
他预测,这场危机对心理的影响将长期持续,一旦过去,很可能让大家从此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对大众消费观念的成熟不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