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是个充满了主动而热情的销售大卖场,无论大家是在海龙、鼎好还是在车站下了车,往海龙、鼎好走的路上,都可以有一波又一波的导购凑上来寻问你,要买啥产品,或者是中关村展销会,或者是光盘发票,等等情况。
一些很少到中关村的朋友往往会被中关村热情的过份的导购吓到,比如当初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海龙一层进门之后,就像是菜市场一样,迎面而来的不是电子卖场应该特有的电子声讯,而是如潮水般的吆喝声。一些嗓门大的导购,那吆喝起来绝对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特别是当你经过这些导购身边的时候,没心理准备的朋友真的是可以被吓一跳。
随后迎接大家的则是一双双手和无数挡在大家道路上的销售人员了。在中关村,特别是一层二层的精品店面,经常会有一个店面里站着七八个导购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一类店面并不是用来销售,而是展示商品用的,所以当客人对产品感兴趣的时候,往往客人会被销售带上楼上去看产品,而不是在楼下。
这一家店七八个导购,那么多店面,这销售的数量堆在一起就相当可怕了,特别是在中关村这样竞争激烈的场所,那导购狼一样的眼神和饥不择食的感觉,对于没怎么到过中关村的客人来说,恐怕第一反应是捂好自己的包包,小心被抢。
在穿过了吆喝区和重重导购的阻挡之后,大家迎来的会是一些穷追猛打,绝不轻言放弃的导购。这一类导购往往拿着一些促销宣传单,紧跟着客人不放,一边走一边不停的询问您要买什么东西?这一类销售甚至可以从一楼一直跟着大家到四层甚至五层仍然不放弃。
一般这一类“导购”人员,大多是“散户”,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柜台,所赚取的也仅仅是把客人拉到店家,成交后的“辛苦钱”。这样的导购在中关村有不少,但可以坚持下来的不多,一般在中关村工作的时候不会超过一年,而如果把人拉到店里,成交的话,大概可以拿到30~40元左右,如果客人没有买东西,那么这活就算是白干了。
当然,和中关村的黑导购相比,这些导购仅仅是比较烦人而矣,他们希望的也仅仅是把客人拉到自己的店里,在众多同行中取得先机。而我们消费者在连过这三关之后,也仅仅是跨过了在中关村买东西的第一步,后面大家如果决定要买产品的话,将面对的还有黑导购、恶意转型,等等各种可能存在的局。
说起来,笔者虽然在中关村常年工作,但每每在卖场里遇到这三关仍然十分的烦人,要说像笔者这样经常在卖场里晃的人仍然会被导购不停的拉着不放问东问西,解释自己不是买东西的,人家只当是耳边风。特别是像海龙二层(现在好很多了)这样的地方,可以说只要在上电梯的时候你往柜台里瞟了一眼,立刻就会围上来七八个导购,刚到中关村的时候,笔者甚至都在想自己要是去二层买东西,会不会被导购活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