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卖场 > 正文

风暴眼中的中关村

日期:2008-12-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

  本报记者 郑迪

  编者按

  裁员、减薪、下滑、亏损——当昔日那些衣冠楚楚的IT大佬们,毫不吝啬地说出这些关键词时,他们所在的这个“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已然寒意弥漫。

  对于此中冷暖,如蚂蚁雄兵式散布全国各大电子卖场的经销商、零售商们,显然有着第一线的感受。在逢人便说金融危机的当下,他们过得怎么样?

  销售量下滑30%、利润率遭受挤压、部分商家盘算着是不是该退出,这是本报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电子卖场一线调查后的普遍结论。

  这不是一个完全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但它是否已经在说明着什么?

  (施建)

  “今年1月,1元人民币兑127韩元,到了11月,能兑223韩元,韩元贬值了60%,感觉自己一夜成了穷人。”12月2日,在北京学汉语的韩国留学生金银荣对记者说。

  金银荣的父亲在首尔经营着自己的商贸公司,而在北京留学的她,此前一直过得很滋润,但不久前爆发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数码发烧友,北京的中关村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不但可以买到全世界最新的IT产品,价格还非常之低,以前只要有最新的产品出来我都会去买。”但这次,金银荣找到记者,并不是要帮忙购买最新的数码产品,而是要把手里几个还簇新的手机、iPod、数码相机想办法卖掉。

  “爸爸的公司是做进出口的,最近生意萧条很多。”金银荣告诉记者,最近接到家里的电话,常是妈妈小声地告诉她,爸爸心情不好,又喝多了,而父亲也开始训斥她不要乱花钱。

  “家里给的生活费和学费时刻在贬值,把这些二手数码产品卖掉可以贴补一下,今后也不敢再买这么多IT产品了。”金说。

  韩国留学生进村“典当”

  12月5日,记者帮金银荣找到了在中关村鼎好经营数码产品的李志。李老板面对堆了一桌的数码产品,无奈地从中挑选了几个品相新的,答应先试着卖。

  “我这里也不是‘当铺’,只能是先代卖,等东西卖出去了,再通知你来取钱。”尽管李志把预期售价压得很低,而且不是现结,金银荣还是一再拜托,按照韩国礼节鞠了个躬,才离开。

  “来中关村卖二手货的老外最近渐多,尽管现金收购价格可以压得很低,而且由于是代卖,风险和利润比较好控制。”李志算是比较精明的中关村商贩,多年来都很注重培养外国顾客,“村里吃外贸饭的不在少数,虽然不比秀水街,但老外还是比较认同中关村的货源和价格优势”。

  饶是如此,李仍然对记者透露,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关村的外单生意也开始急转直下,平日常来消费的老外熟客都销声匿迹了,“像这样拿旧东西来卖的,即便不是打算卷包回家的,日后想请他们回来我这儿消费也难”。

  老外回国的回国,下岗的下岗,李老板的生意只得由“出口”转向“内销”。

  但内销生意其实也早就不好做了——商贩间竞争的激烈、柜台的租金压力、老百姓消费的斤斤计较。“中关村的商户尤其担心明年的日子。”李志说。

  “中关村多如牛毛的小商户不比正规企业,店中的员工不是亲戚就是老乡,除非是犯了江湖大忌,或是店铺关张,由于生意萧条裁员,还没有先例。”对于接下来生意如何过冬,李志表示,中关村千千万万的小商小贩就像蚂蚁雄兵,不管是水里还是火里,总会有人死掉,也总是有更多的人能扛过去。

  “经营数码产品并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销售数量也多于大件商品,而利润方面却不低于大件商品。”李志透露,普通精品间租金约为7000元/月,而柜台租金平均在3000元/月。目前,李计划把现有的精品间换租成两个柜台,这样可以再增加一些数码周边的销售。例如,柜台里可以都摆放一些相机或手机包、挂饰等,其成本仅有几元钱,但是顾客在购买相关数码产品时,往往会随机购买配件,不经意间增加了利润。

  再比如,数码产品外观保护,手机或相机贴膜服务往往收取10元钱,成本仅为1元,而笔记本的贴膜,加上外壳和键盘罩等,利润也都在80元-120元。

 ##**CP**##

 

  企业客户削减开支

  “按理说,每年的10月、11月应该是IT产品的销售旺季,但今年这两个月的销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我这儿经常是一天的顾客量只有个位数。”告别李志,记者又找到一位在村里摸爬滚打七八年的冯老板,冷清的市场让他有大把的时间跟记者诉苦。

  “这两个月海龙电子城有个内部统计,客流量同比去年减少了1/3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