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关村的奸商,都栽在了电视购物之手。
袁老板是中关村潜规则中一个不折不扣的奸商,他在鼎好卖场地下一层的手机柜台混迹多年:卖假货,卖刷号数码相机和山寨机,给顾客笔记本偷换配件,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勾当都干过。但就是这个江湖经验丰富的袁老板,居然也上了电视购物的当。
2008年12月,袁老板被电视购物上出售的一款手机吸引住了。
电视画面中,一位黑色超短裙、皮肤白皙的性感美女,正手持一台手机左右晃动。机壳是金灿灿的,机壳上镶嵌的钻石在灯光照耀下更是闪闪发光。一旁那个戴着金丝眼镜身着黑色礼服的“手机专家”更是添油加醋,说这款手机不但外形与多款外国奢华级珠宝手机相似,并且“机身镀24K黄金、镶比利时钻石”,更兼包含诸多功能。袁老板暗自揣摩,这款手机价格估计要在5000元以上。
结果令袁老板大吃一惊,电视上打出了1999元的字样。早就猜到有些人会疑惑,所以“专家”开始解释:是厂家为了报答广大消费者多年来的支持和厚爱,所以决定原价2999元的手机免去了大部分利润,并通过电视购物的形式挤掉渠道商的分成,直接以1999元的价格给到用户。
袁老板心里打开了小九九:非名牌手机从厂家到用户,中间基本上要过三道手,加两次价,利润约在300元到400元,品牌的利润要少一些,约在200元。如果忽略电视购物的费用不计,该手机的原始价格应该在2500元左右。“2500元就能买到镶钻镀金的高端机!”,手机商袁老板动心了。
接下来的节目是”现身说法“,一个被称为某老板的人把“每天都要见客户,手机马虎了是要丢面子的”的话当成了口号,而一群观众、专家则以各种方式表达认同。这一下,同为老板的袁老板也颇为感同身受。拨通电话后,袁老板又是一喜,电话中声音甜美的接线员小姐称如果同时购买第二台该款手机,就可以1699元的价格购得,袁老板忙说“我买我买”。
三天后,货到付款。袁老板终于见到了”镶钻镀金高端机“的”庐山真面目“。
所谓的24K黄金不过是黄铜,而比利时钻石则是人造水晶。仔细一看,还是三无产品:没有商标、厂家名称,生产地址,更没有购物凭证。拆开后盖,袁老板发现了诸多他熟知的山寨厂配件,开机后屏幕也呈现出特有的山寨机气质,估计价值不超过800元。
1699+1999元买了两台山寨机?袁老板感觉脑袋嗡了一下,他一把揪住快递要求退货,但快递公司似乎很有理,快递就是负责送货,货物没有损坏,他们就没责任。托关系,问熟人,袁老板终于和出产该手机的深圳山寨厂家联系上了,但他的钱却不可能要回来了。
原来,这个电视购物是由一个上海的皮包公司精心策划的,他们的操作手法是:从山寨厂一次性买断一批手机,然后委托各电视台频繁播出广告。收到消费者订单后,货由山寨厂发出,快递公司收款后直接将钱汇到皮包公司账下。这种操作流程既隐去了山寨厂商的售后责任,又使皮包公司躲在幕后从容收款。
事后,袁老板又在一个电视购物节目上看到了忽悠他的“专家”“美女”和“老板”,只不过他们这次出现在一则医药广告中。
袁老板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中关村再乱也有个规矩,山寨机就是山寨机,不会告诉顾客是品牌机,但“电视购物实在是太不讲究了”。
一些中关村老板分析,在卖场的山寨机市场疲软之时,电视购物却在大陆的四五级手机市场占到了不小的份额。他们主要的收发就是靠这种夸大的电视视觉观感,过度的包装和内容的蒙骗,加上广电部门的监管不严,但如此下去会最终导致电视购物被完全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