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渠道 > 正文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变身创新一条街

日期:2012-09-13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近三年来入驻业态超过九成是创新资源,中关村西区实现了从大卖场向研发中心的转型——

  2003年4月10日,本报曾经在6版刊发图片新闻,报道鼎好电子市场即将完工的消息。当时的鼎好市场工程因为是规划中的全国最大单体电子市场,而备受关注。十年后,这里的商业面积已经缩小到50%以下,主营业务变成了创新研发。 

  从北四环路一路向西,驶向中关村西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个红色大字,率先映入眼帘。它的旁边,是“鼎好电子商城”6个字,字号明显要小很多。

  鼎好电子商城位于中关村大街和北四环路的交汇口,是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的代表。不过,如今还用“电子卖场”已经不能准确形容鼎好——

  由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合作共建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今年初入驻鼎好二期的11层至20层。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几乎同一时间落户鼎好的,还有前谷歌高管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和清华科技园西区分园等。数据显示,在鼎好共计18.9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电子产品批发零售、餐饮等商业面积已经缩小至50%以下。

  商业面积的萎缩,同样发生在海龙、e世界等电子卖场,“换防”的是中搜在线、星空传说网络等高科技企业。在整个中关村西区,批发、零售等商业企业的比例从最高时接近90%,缩小到现在的49.6%,首次降至半数以下。

  “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曾经的电子一条街,现在已经成为了创新一条街。”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说。

  传统电子卖场腾笼换鸟

  说起来,30岁的王清亮也算是“村里”的老人了。

  2003年,王清亮来到“村里”,从数码相机促销员起步,2010年开始自己当老板,租下了鼎好10层的一个展厅。

  利用展厅售卖电子产品,在中关村电子卖场并不是个案。鼎好策划副总监姜惠平证实,在鼎好的写字楼里,买卖电子产品的商户一度占到七八成。

  在王清亮的记忆里,几年前,中关村电子卖场不但是北京市民购买电子产品的场所,也是华北地区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电子市场的风向标。很多客户是专程从内蒙古、山东、辽宁、河北等地赶来的。卖场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这一盛况,一直维持到2008年。

  当时的热闹里,也夹杂着混乱。“店面在楼上,顾客一般不会上去,怎么办?只好花钱雇导购,导购每从楼下卖场带一个顾客上来,我们平均给二三十元的提成。”王清亮说,导购为了拉客,轻则生拉硬拽,重则偷梁换柱,暗自更换零部件以次充好。

  随着中关村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卖场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9年7月,王清亮在卖场内看到了海淀区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将用几年时间在中关村西区建设六大重点功能区,吸引高端产业聚集。传统商贸业如电子卖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将严格控制规模,原则上不再扩大或新增。

  当时,王清亮还未放在心上,但中关村的变化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

  创新资源逐渐集聚西区

  去年年底,创新工场和鼎好签订入驻协议,鼎好一共清退了近200个在写字楼和展厅搞经营的商户。王清亮从10层撤出。他的同行有的搬到了楼下的卖场,也有的搬到了其他卖场,还有一些人彻底转行。

  中关村第一个电子卖场海龙大厦调整时间更早。

  2009年下半年,海龙开始对10层至16层共3万多平方米的写字楼进行改造,将经营电子产品的商户“请出去”,“请进来”符合中关村西区产业要求的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

  另一大卖场e世界也加大了改造力度,建立各品牌售后服务中心和体验店,力图摆脱小商户的低端身份。

  而今,鼎好二期9层和10层的新主人,是创新工场。

  9月7日,创新工场举办了成立三周年庆典。三年来,这家致力于早期投资并提供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的机构已经搬了两次家,从400平方米扩大到1800平方米,再到现在7000平方米。

  李开复透露,截至9月,创新工场已经投资孵化了50个新兴产业的项目和公司,投资超过3.7亿元人民币,其中18家公司得到A轮融资。进入A轮融资,意味着这些公司的估值动辄翻了成百上千倍,创新工场此前的种子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93%新增单位是先进业态

  创新工场只是一例。通过改造与新建,高端产业在约1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呈聚集之势。

  在鼎好,共计18.9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高技术服务业已超过半数。

  在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的海龙,10至16层总计3万平方米的区域已经腾退,引进了虚拟现实企业集群、创新工场孵化项目“点心”、中搜在线等。

  在e世界,6至17层的电子批发零售企业已经清退,引进了星空传说网络、天和软件公司等企业。

  目前,落户西区的大型科技研发类企业有100多家。以中国技术交易大厦、首都科技中介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中关村PE大厦等楼宇为载体,西区聚集了120家科技中介机构和243家金融机构。

  最近三年,在中关村西区新增3000余家单位中,93%是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金融业等鼓励类业态。而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在西区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这些机构纷纷入驻中关村西区,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关村西区无可比拟的创业氛围、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中关村西区打造开放式办公环境的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说。

  而在李开复看来,创新工场等公司取代卖场,也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 见证者说 ]

  从攒机商户到创办高科技公司

  讲述人:

  孙秀莲,北京雨辰视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进入中关村,从一名销售员,发展成攒机商户,后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我叫孙秀莲。1999年来到中关村电子卖场打工。十几年过去,我从一个售货员发展成攒机商户,最后创办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总收入超过2.5亿元。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十几年的变迁。

  1999年,我中专毕业。那一年,海龙大厦开业,这是中关村第一个电子卖场,我顺利进入海龙,成为一家电脑销售店的销售员。中关村就是买卖电子产品的地方,这是我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印象。

  我瞅准商机,两年后在海龙一层租了一个柜台销售投影仪器。说是柜台,其实只有两平方米,上面铺一块布,摆三台机器。在中关村,不少商户都是这么起家的。

  投影仪器当时是个崭新的市场,我的柜台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当年年底一算账,净赚300万元。尝到甜头后,我开始扩大规模。我最多时在海龙、鼎好等电子卖场拥有十几家专营店。

  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年后我盘点发现,公司的门店虽然增加了,但由于卖场里恶性竞争越来越激烈,租金和促销开支的增多,使我陷入了亏损。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恰在此时,鼎好二期竣工对外招商。我的雨辰视美公司一举拿下了6层一半的面积,其他一半用来接纳经营相机的商户,两个非同质化的产品,组成了中关村投影城和中关村摄影器材城。

  我把中关村投影城设计得不像是一个电子卖场,更像是一个展示和体验中心,顾客可以学习、体验各种投影设备。尤为重要的是,这里所有商品一律明码标价。这在以议价为特色的中关村电子卖场,绝对是一个创新。

  实践证明,中关村投影城的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2007年销售投影机7000台,占据了中关村投影机销量的近1/4。

  尽管中关村投影城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但我并不满足。为什么?因为销售的利润有限,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

  随着技术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大画面、多色彩、高分辨率显示效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我抓住市场需求,大规模招聘技术研发人员,自主开发了边缘融合系统。

  这样一来,雨辰视美就从一个单纯的商贸公司,变成了一家提供软件等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为众多政府、学校、企业等提供从投影设备到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服务。而这些显示应用的方案和实例,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出来的。

  中关村西区转型是必须的,如果继续让电子卖场恶性竞争下去,商户和顾客的利益都会受损,而现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好像正在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创立时的本原——进行技术创新和扩散,让科研成果走向民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