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软件人才想到成都圆梦

日期:2007-11-26  来源:成都日报
[字体: ]
  继西安、上海之后,连续两天,我市首次以“政府搭台、企业联盟”的方式走出去招揽人才——“成都·天府软件人才行动”24日起在“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鸣锣启动。作为今年“成都·天府软件人才行动”的最后一站,此次组团求贤的60家在蓉软件企业,不仅有微软、英特尔等国际“大腕”,还不乏颠峰、国腾、成芯等成都本地“明星”身影。

  据悉,为期两天的招聘会上,1000多个中、高端人才需求岗位引起了北京中关村近4000名软件人才的关注。其中,本科、研究生学历分别占求职者的57%、18%;川籍、非川籍求职者分别为26%、74%;从人才层次上来看,低端、中端、高端人才分别为41%、50%、9%。

  产业“磁石”吸引人才入蓉

  初冬的北京颇为寒凉,而中关村人才市场门庭若市的热闹却冲淡了街头的寒意,来自北京不同高校以及当地软件业的人员,纷纷来此应聘。招聘会首日,开场仅两个小时,软件人才就已将并不太宽敞的人才市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英特尔、微软、NCS……即将毕业的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李朝欣是一名地道的成都人,走进招聘会现场,一系列的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让李朝欣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参加完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全英文面试后,李朝欣告诉记者:“发展太快了!才离开几年,成都软件产业就有了这样大的变化,机会不比软件产业起步早的北京、上海少,我再次坚定了回成都工作的信念。”

  招聘会同样吸引了外地软件人才的目光。“听说有成都软件人才招聘专场会,我昨天专门从外地赶到北京。”招聘会上,在天津从事软件技术开发的王志治将自己的简历投给了两家成都本地企业。“成都生活成本相对低廉,软件开发成本较低,但这些还不是吸引软件人才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成都近年来加速形成的产业聚集态势和当地对软件产业发展的关注度。”王志治告诉记者,眼下他想跳槽到成都软件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最终愿望是在成都“圆梦”,自立门户创业。

  组团招聘添10余“新面孔”

  “今天效果非常好,已经收到几十份求职简历,其中有我们觉得很适合的人才。”招聘会上,在软件人才行动没有缺席过一次的成都迈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胡壹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西安、上海之行中,他们共找到了3个理想人选并签约,“北京之行是想招募一些中、高端研发人才,北京软件产业很成熟,这里的人才资源能够对我们有所帮助。”

  此次,也不乏中兴通讯、亚信科技、Folksteam等10余张“新面孔”,他们都是首次参与“成都·天府软件人才行动”的企业。“西安、上海招聘推介效果都很好,我们本地中小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招聘人才,还能推广品牌,对企业而言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机会。”部分首次参与的企业告诉记者,成都“天府软件”品牌的组团亮相,与企业“单兵作战”相比,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年还将走进深圳武汉重庆

  据悉,此次以“政府搭台、企业联盟”形式走出去招揽人才的“成都·天府软件人才行动”,在我市尚属首次。参与此次行动的软件企业只需要带着信息来,布展、住宿、宣传等环节及经费支出,都由政府“埋单”。

  “企业不花一分钱就能参与招聘,而且以组团的形式亮相不同城市,这种形式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昨日,中关村人才市场负责人认为,此举在各大城市中并不多见,却能更好地为本地软件企业营造“生态环境”。如果自己花钱到中关村招揽人才,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笔开销还是相当大的。

  “成都软件产业正在加速聚集,对于人才的需求很大,到2010年,我市软件从业人员将超过20万人。此次软件人才行动,一方面是聚集人才;另一方面是为成都软件推广品牌。”昨日,本次人才行动组团团长、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岷雪告诉记者,明年,“成都·天府软件人才行动”还将陆续在深圳、武汉、重庆等地展开,在将软件人才“引进来”的同时,也为本地软件企业“走出去”施展拳脚提供平台。本报记者 缪琴 北京摄影报道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