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称作“中关村第一村民”的第一代创业者纪世瀛,二十几年来始终紧盯中关村。81年最早提出“中关村特区”,接连在市政协会上提出“点燃第三把火炬建立中关村知识经济战略区”,“战略中关村与中关村战略”等数十几次建议,成立了中关村发展战略课题组亲自担任组长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相关文章。2008年5月6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召开的“进一步发展中关村的若干思考”课题专家座谈会上,纪世瀛应邀做了专题发言,又提出了五点建议,简要介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文化建设,打造“中关村精神”和“中关村人”的品牌
我最近撰写了一篇“中关村精神万岁”的文章,列举了中关村精神的十一种表现。中关村精神的继续发扬对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关村精神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将会引领和鼓舞中国人建设创新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位中央领导人曾经说过“看到了今天的中关村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中关村精神:
1.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核心
2.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主线
3.持之以恒的创造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基石
4.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前卫
5.敢于牺牲的冒险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本性
6.敢于拼搏的竞争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脊梁
7.始终遵循的诚信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生命线
8.求实求是的学习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底蕴
9.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基本宗旨
10.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归宿
11.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是中关村精神的重要延伸。
二.进一步提高中关村的创业活跃度和市场自由度
世界经济已经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型,中关村和全世界快速发展的区域一样,其基本特点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创业革命和新市场变革。
中关村最初的萌生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完全是在改革开放的“自由态”中诞生和壮大的,甚至可以说与所谓管理和调控没有任何关系。中关村所面临的不是在“管理上”下功夫,包括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管理,没完没了的统计、报表、汇款、督查等等。多层次、多方位、多时段的全面服务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管理层面所面临的任务是千方百计提高创业的活跃度和市场自由度、商业气氛。
三.中关村应当把主要注意力倾向中小企业、草根阶层。
为了求得园区的发展,把支持重点倾向几个“大型”企业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中关村不同于其他的工业开发区,真正的希望在于中小企业。纵观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中小企业蕴育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很多重大创新并不来自于“大中型企业”而来自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创新的源泉在于千百万个中小企业经久不息、千宗万种的创新活动。在我们支持重视已经成功的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从意识上,政策上,财政上等各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
四.进一步强化中关村核心区的作用,加强中关村核心战略的研究。
中关村是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特殊的资源,产生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产物。中关村不能复制,也不能搞成连锁店。我们采取实用主义,机会主义的做法,利用中央优惠政策,无控制的扩大中关村的范围,而淡化中关村的概念,这样将会使中关村无法发挥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作用,而忽略了或者说转移了中关村的战略目标。目前已经形成一区多园的局面,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中关村的核心理念。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正视中关村所出现的局面,而采取积极的措施,那就是强化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的战略作用,加强中关村核心战略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中关村的核心战略作用。
五.进一步弘扬中关村的龙头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发挥引导潮流、当仁不让的作用。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战略要地,但是不管多么重要,她只是全局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只有集中发挥她特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完成她应当完成的历史使命,中关村是中国新革命大潮中的潮头或者说是腾飞中的东方巨龙的龙头,不但在核心技术层面上应当成为创新的中心,而且应当是支撑创新很多重要层面的龙头,包括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排头兵。中关村是龙头、是潮头、是种子田、是前沿部队,不应当苛求中关村创造惊人的经济指标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使中关村的战略作用淹没在“全面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