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赵玉华:中关村的“园艺师”

日期:2009-01-07  来源:生意社
[字体: ]

    一支,两支,三支……当采访结束时,烟灰缸里已满是烟蒂,一个小时里,他手中的烟几乎没停过。 

  他就是赵玉华,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总发展商,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吸烟有助于思考,赵玉华是位勤于思考的人。

  “我的目标就是把环保科技示范园建成世界一流的‘绿色硅谷’。”出身行伍的赵玉华言语间透露一股豪气。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赵玉华创造了两个“第一”,建设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我国第一个打出“环保”理念的环保科技示范园。 

  “在园区的规划、建设、生产等方面,将采用大量先进的环保技术。在总占地面积359.4公顷的环保科技示范园内,绿化率将达到50%以上。” 

  “环保示范园是中关村一个专业性园区,与其他开发区的区别是给相对专的一个产业营建一个独立的园区。在北京市,环保示范园是要五年上台阶的重要项目,在海淀区是支柱型项目。位于两轴两带中生态带的环保示范园在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园中园、两个基地、两个中心、三个服务区’共8大功能区。” 

  赵玉华说着还伸着指头比划着“八”,笑咪咪的眼睛里充满自信。

  “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专业性的园区,在招商时我们很挑剔,要严格遵守《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绿法》的全绿色建设体系,并且对入园企业的建设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指导和约束,这一体系贯穿了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招商和管理的全过程。”以环保为己任,在我国的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中是空前绝后的,实属首例。 

  “是自行车把我带到上地的。” 

  当问及赵玉华为何复员后选择到上地工作,他这样说。 

  “我是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到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当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觉得上地离家近方便,所以才去那里的。 

  “当时上地就是一片荒地。我当时来了根本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怎么做,但看着那一大片土地,就觉得肯定有事做。从一名拓荒者、参与者开始,我与开发区有了不解之缘,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 

  问起他是从什么时候走上“领导”岗位,赵玉华说:“我在部队是团职干部,刚到上地开发区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当时叫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筹建办公室。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还不错,半年之后,就做了办公室副主任。”

  这也算个官吧,记者和他都笑。这时,他突然提高了声音:“但毕竟我在部队是学希伯莱文搞破译工作的,对开发区的工作很陌生。当时开发区的概念就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创业,建开发区就是建厂房、埋管子、修路。那时我每天6点半就到工地,8点半上班之前要把全工地走一遍。半年后,工民建的程序我已经摸得很清楚了。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不亚于一个学工民建的本科生!” 

  细腻中有粗犷,严厉中有爱心,自律中有张扬,稳重中有激情,这就是真实的赵玉华。 

  法治 

  财富时报:听说为了在环保园实现你的天人合一开发理念,特意邀请清华建筑学院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定了一套《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绿法》(简称《绿法》)。据了解,在我国的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中是第一个“依法治区”的,请谈一谈这部法规在管理上什么帮助?假如有人说赵玉华是在拿《绿法》炒作,你怎么对待?这部《绿法》的最大意义在哪儿? 

  赵玉华:《绿法》是一部内容很细致、很深入的地方园区性法规。通过这一法规,园区管理人员和入驻企业可以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在做环保园,在园区中是要树立起环保企业的典范。《绿法》是一个只有在环保园有效的独立的法规,在这里不论是园区工作人员还是入住企业都要认可这个法规,遵守这个法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绿法》约束了进驻企业的行为,使其按照建环保园的初衷来发展,使环保园达到走向行业最高端的目的。 

  《绿法》还真不是炒作,我们的口号是:“环保方园,绿法天下!”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和我谈话的时候笑着说:“绿法天下,口气很大呀。”我是希望为了国家环保事业造一些声势,想替政府、替国家、替环保总局呼吁和宣传。它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公司行为,也不仅仅是环保园的行为。 

  为我们的民族、国家在此领域做一些贡献是建好园区的根本目的,我和我的团队真得想把环保园做成一个全国的示范园。 

  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如果《绿法》的理念在操作上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我就到外省甚至国外去推广。 

  财富时报:我国的环保企业力量薄弱,环保园在管理上如何帮助入驻企业? 

  赵玉华:我国有1万多家环保企业,可普遍存在着低、小、散、差的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