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北京中关村“精英”房奴的坎坷之路

日期:2012-11-10  来源:同花顺整理
[字体: ]

摘要:

2012年10月,在北京度过第十二个年头后,徐博(化名)终于成为一名房奴。虽然月收入只有14000元,却要还13000元的房贷,他有些自嘲地说自己很幸福:“从此以后,不用纠结要不要当房奴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砸在脚面上。”(11月7日《中国网》)

中关村“精英”房奴

中关村“精英”房奴(漫画源自网络)
 

   北漂的都是“人精”儿,留京的研究生都是“精英”(经过多年奋斗才能去掉引号)。无一例外,他们都有在京城追求幸福生活的美梦。新闻中徐博真实地演绎了他的京华幻梦。

   徐博出身名校IT专业,本有一个陈天桥式的网络暴富美梦。可大学毕业后只能混迹于小网络公司,成为薪水4000没有北京户口的北漂屌丝。他不甘心,考研成功,跻身中关村一流IT企业,拿到了北京户口,找到了考研多年才成功的另一半。但是要成家,必须要有房,家境尚可的一对儿,面对这些年京城房市浮沉的市场漩涡,犹疑至今才决定买房。可是,房控持久下的北京房市,却是依然坚挺,即使是在五环开外的小区,房价也高达23000元。

   在双方父母分别赞助50万元的首付情境下,月薪14000元的徐博还要还13000元的房贷。在当务之急是给恋人找工作,房贷后只有千元收入而又面临着职场饭碗危机的徐博而言,实在是苦不堪言。可是,在京城凛冽的寒风中,小两口面对着倾尽父母家财和赌上半生借贷的负担,却不得不安慰着对方“这里过两年就要通地铁了,会熬过去的。”

   在京有户口、有房、高学历、月入14000元,这些元素螯合起来,应该算是白领幸福生活的典型写照了。但在京城,北漂族要想成为北京人和有个安乐窝,就要通过艰苦的打拼。即便如此,徐博也还算是幸运者。更多的北漂族,工作不稳定,收入无保障,户口无着落,他们只能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怀揣着空洞的理想...更有一帮外地来京的蓝领务工者,他们的生活情景恐是更为不堪。即使是老北京居民,低收入者依然徘徊于城市底层,他们的幸福生活同样为捉摸不定的市场搅扰得不安。

   由此来评析徐博这位IT精英房奴的生活,具有极强的社会讽喻意义。在京城,徐博的情况不是最好的,但是比他差的人更多。徐博的房奴之路很坎坷,心路里程很愁苦,但是更多的人连徐博那样的机会都没有。京城生活,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是众多京城人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因此,当有些人在为京城白领的窘迫的房奴生活充满同情时,更多的民意充溢着揶揄与自惭形秽。对大多数而言,徐博在京城的房奴困境依然属于小布尔乔亚式的矫情---须知,月薪过万是大多数国人可望不可即的(2011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薪为4672元)。徐博在京的生活越是窘迫,就越发榨出普通人生活的不堪来。因而,京城白领的非典型“不幸福”,折射的是中国社会民生典型的普遍不幸福。

   公众相信,作为中关村“精英”的徐博,他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因为他还年强,因为他已经有了北京户口,因为他的专业知识为其前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他的奋斗经历恐会让普通人产生恐惧和挫折感。之前有媒体曝出白领阶层纷纷从一线城市逃离,恐怕就是这种挫折和恐惧情绪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尚处于震荡期,阶层分野正在加速,因而中国不具备稳定的橄榄型社会基础。这意味着,中国社会有着更多的蓝领阶层,让这些阶层在城市里能够幸福安居而无焦虑感,才是应有之义。现实是,中国的白领阶层很焦虑,很“亚历山大”,那么更多的社会底层人士又是怎样的生活处境?穷并快乐着,那不过是艺术的演绎或现实的精神胜利法。

   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加快,但主要是体现在物质和效率追求上,精神层面和公平正义的内涵,却依然不那么现代。以徐博为例,如果他不为北京户口为奔忙,他的生活压力要小许多。首善之地,城市平权待遇依然难以实现。这是很多北漂人在京华漂泊无依的主因。

   市场经济时代,决定了现代化生活的高节奏高压力,白领追求越高生活压力越大,也符合现实的辩证逻辑。但是,如果中国的城市生态更加公平和谐,人们付出的打拼成本或更少一些,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一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