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第十届中关村电脑节今天落幕 电脑节上聚焦未来方略

日期:2007-09-10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字体: ]

今天,第十届中关村电脑节落下帷幕。精彩的科技盛宴,也汇聚着海淀未来发展的方略。



电脑节上,一位女孩正在体验数码赛车游戏。信报记者 陆欣/摄


  培育出一批国际性企业
  中关村电脑节历经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关村区域经济活力的加速器,并且日益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海淀园以电子市场为依托,逐步形成了多种产业聚集的雏形,这一切,均有中关村电脑节作证。
  十年再回首,从四通打字机、联想汉卡到“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到曙光公司4000A计算机,到大唐移动通信公司TD-SCDMA标准,这些都无不印证了中关村的创新步伐,涌现出了一批原创科技成果,也培育出了一批依靠技术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性企业。
  
  率先实行“一站式”办公
  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关村开展了投融资、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站式”办公的政府管理模式。
  在组织创新方面,组成了TD-SCDMA、龙芯、闪联、新材料、SCDMA、下一代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十多个产学研联合体,开始从单个企业的独立创新走向了外部的联合创新,并向产业集群升级。
  在文化创新方面,中关村初步形成了“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由单纯商贸向研发转型
  如今,历届中关村电脑节的签约项目也从侧面反映出:海淀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
  从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投资项目的领域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总额约占总体的27%,电脑节的变化说明中关村已经开始自己的角色转变。凭借外来资金,中关村将可能突破资本瓶颈,由单纯的商贸向研发转型。
  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上高新技术成分明显提升,签约金额所占比例超过50%,到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上,包括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占签约项目总数的53%,金额占签约总金额的30%;金融服务业的签约项目和签约金额分别占17%、40%。
  
  产业集群创新效应显现
  透过签约项目可以看到,海淀产业结构总体趋于高端、轻型、优质,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价值链条趋于完善,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创新集群效应更加显现。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三足鼎立的形势日趋明显;以区域教科文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突破点和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与解决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迅猛;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节能环保要求的循环经济渐入佳境。海淀区经济正在切实转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科技志愿者全力支持奥运
  2007年是海淀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届首之年;是中关村电脑节的第10届年;又是中关村科技园区20年;同时,还是科学技术部全面统筹培植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第一年;更是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决战之年。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智力最密集、市场交易最活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沿地区。本届电脑节继续秉承“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展现中关村发展的主体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关村电脑节科技文化活动在去年成功举办“中关村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对接活动”之后,今年又特别开发了两个新兴的科技文化活动:影视科技携手,自主品牌推进创意产业活动和科技与奥运——文化展演活动。前者总结并挖掘中关村创意产业的科技成果,力推中关村的自主品牌,旨在打造中关村创意产业高端形象。后者则通过举行奥运科技志愿者宣誓仪式,展示北京奥运会将要运用到的中关村科技技术,同时表明科技志愿者全力支持奥运的决心。
  中关村电脑节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市海淀区在自主创新、内生型发展模式和国际化等方面的进展。从今年开始,中关村电脑节将承载新的历史使命。目前正是海淀中关村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关村电脑节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信报记者 贺文华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