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中关村环廊启用一年仍未“循环”

日期:2008-12-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

 

■虽然已启用一年,但地下环廊的使用率依然很低■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去年12月8日,全长1900米的中关村地下环廊在期待和等待中启用。然而,引入超前设计理念修建的国内首条地下交通环廊由于未能“广而告之”,以及多条与周边大厦地下停车场相连的通道无法畅通等原因,造成环廊“叫好不叫座”,开通一年依然冷冷清清。昨天,在中关村地下环廊迎来周年庆的前夕,熟悉环廊的有关人士呼吁各大厦的产权单位打开封闭的通道,开放内部停车场,发挥环廊“人车分流”的作用。

 

  探 访

  司机担心迷路 放弃选择环廊

  为了事先了解环廊的利用情况,记者前天晚高峰和昨天早高峰期间先后进入环廊体验。从位于鼎好大厦南侧的6号入口进入环廊,记者只花费4分钟就从11号出口进入北四环辅路。而如果是在路面的车流高峰时期,这段路程至少要15分钟时间。两者对比而言,地下环廊的好处得到充分体现。

  记者在6号入口统计发现,半小时时间仅有10辆汽车开进环廊。11号出口附近的一位保安说,很多司机对环廊不熟悉或者担心迷路,因此放弃选择环廊通行。在6号入口附近等活的的哥陈师傅根本不知道他旁边的通道是地下环廊,“我不熟悉这里,如果绕远了乘客会不答应的。”而司机许女士表示,她从心理上就对地下有抗拒感,地下没有标识物和方向感,虽然也有指示标牌,一旦迷路还是很麻烦。

  记者在寻找环廊入口时还发现,很多入口的位置相对隐蔽,它们没有位于主干道旁边,而是深入进去一段距离。比如,鼎好大厦南侧的6号入口就在鼎好大厦脚下,如果司机想到鼎好大厦,完全可以就近停车,而没有必要从地下环廊进入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一位掌握地下环廊情况的相关人士承认,作为国内首条环廊的中关村地下环廊,开通一年以来车流量相对是少一些。

  原 因

  出于安全考虑 通道多处被封

  没有向社会“广而告之”只是中关村地下环廊遇“冷”的原因之一。目前地下环廊连接各大厦停车场的通道多处于封闭状态也成为阻碍环廊使用的“瓶颈”。“地下环廊除了过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方便司机从地下直接进入周边大厦的停车场”。

  记者了解到,环廊有10个出入口与地面连接,地下部分还有29个出入通道分别连接理想大厦、化工大厦、鼎好电子城等周边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去年环廊开通时,媒体曾报道说“周边大厦的地下停车位加起来达到1万个,可改善停车条件”。但时至今日,只有7个大厦的通道开通,而位于西部区域的写字楼则几乎不对外开放通道。

  有关人士表示,地下环廊设计构想为“人车分流”,但随着企业的入住,这些产权人、租赁人实际对待环廊的做法与设计者当初的思路发生矛盾。设计者希望环廊周边的大厦实现资源共享,整个西区成为一体。而购买西区写字楼或者租用写字楼的企业更多地是从自身安全和成本的角度考虑。他们首先要满足本单位的停车问题,不希望大量的社会车辆“占用”其停车场,于是关闭了环廊通向这些大厦地下停车场的通道,将社会车辆阻挡在外。

  措 施

  理顺各方权责 完善环廊功能

  据一份权威数据统计,中关村地下环廊日车流量约为1300辆,周末数量还会增加。这些进入环廊的汽车中,约1000辆汽车是通过环廊前往鼎好、中关村E世界和家乐福超市的,剩下的300辆汽车为过境车辆。“环廊内现有2000个公共停车位,平时还能满足停车需求,但周末停车位爆满,大家只能把车停在地面上,增加路面的交通压力。”相关人士建议,这时候附近写字楼的停车场完全可以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了地下环廊“人车分流”的作用。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如何理顺各大厦产权单位打通连接环廊和其停车场的通道问题还有待完善,以保证其在满足大厦自用的基础上,逐步开放停车场,畅通连接通道,对缓解该地区的交通压力起到疏导作用。

##**CP**##

  此外还有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关村西区仍处于建设中,地下环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今后会通过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商妥善解决,逐步完善地下环廊的功能。他相信中关村地下环廊的“冬天”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渐消失。

 

  链 接

  另两处地下环廊未完全对外开放

  除了启用一年的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外,北京在今年还竣工了两处地下交通系统,分别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和“金融街地下交通系统”。与中关村地下环廊相比,新建的两处地下交通系统各增加了车道数和地下人行通道,但目前两处地下交通系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

  ■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

  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全长9.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