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心灵家园中关村

日期:2008-12-24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字体: ]

文/老榕(王峻涛)


80年代,大学才毕业的时候,每个周末都穿过林荫大道去中关村。那时候,丁字路口似乎就算是村子的尽头,我最喜欢的一段路是黄庄电影院到丁字路口。到现在,我闭上眼睛,几乎还能一一重绘当时的每一个门脸、每个广告牌。比如,我到现在还记得,黄庄电影院旁边原来有个小小的炸鸡快餐,中式的,那时侯,是我几乎每个周日的午餐。每个周末,就是走走,进去和里面的人聊聊,为的就是那种气氛,创业的气氛和中国IT的气氛。


联想+四通那个大楼要拆的时候,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专门跑去默默再看了一眼。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是中关村的标志。


后来,在这条街上,我认识了苏启强、吴铁和很多后来事业与个人生活中的“兄弟”。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那时候,村里还不兴过洋节,我住的燕山酒店,也只在大堂里有棵圣诞树。那天,我和老苏把小冰箱里面的啤酒都喝光了。窗外是大雪覆盖、看起来无比美丽和纯洁的中关村。


从那以后,每年一到二次的联邦“盟主大会”,就成了我们的“中关村节”。无论多紧张,保留节目一定是到村里转转。记得有一次,时间很紧,次日凌晨要离开,大家在香山饭店侃到深夜,回房间洗洗要睡了,却总觉得缺少什么,回到大堂,发现老苏和张屹居然也在那里转悠,大家相视一笑:去村里看看。我们在那个村里著名的老掉牙的(当时很新)的大卡(迪拉克)后面坐着,老苏在前面把着方向盘,音响里照例是这部车子里整天播放的“回家”,默默地在深夜2点绕村一周。回去以后,睡得很香。


再后来,我自己也成为了中关村创业者中的一分子。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时刻,就是在黄昏,站在窗前,看着村里的灯光一点一点亮起来。村里,我最喜欢的酒吧,居然是友谊宫外面那个露天的小酒吧。须夏夜,安静坐下,要壶茶(说实话,那里的茶很不地道,福建人不会喜欢)或者啤酒,三五哥们,慢慢侃山。“回到这里,就有了归属感”。我很同意当时不知道谁说的这句话。


时间很快,现在中广村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有了四环和地铁10号线的中关村,不仅范围更大,而且内涵更丰富了。习惯上,我一直拿理想大厦一带叫做“新区”,在这里,百度、新浪……和“古老”的海龙电脑城、中关村图书城为邻,成为新的风景。现在,“村里”的地域概念应该甚至绵延到了上地。在那里,曾经蜷缩在中广村的公寓楼里的用友,已经拥有一大片园地,几十栋小楼,甚至还有别致的体育馆。而中关村传奇的标志联想,也早已经不是计算所门口的传达室模样了。巍峨的联想大厦和广阔的园地,俨然一个企业城。在中关村,一株小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片丛林,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明白的证据。


IT创业者心灵的家园,中关村,如此伟大,但是,让我说起来,却只有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胜惭愧。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