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21家三级医院年内落户郊区 大医院床位将翻倍

日期:2011-03-29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今年年内,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将增至21家,原来聚集在老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将向郊区转移。昨天,本市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工作会。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个远郊区县的11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10家新建、外迁和办分院的大型医院,其中包括北大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明星医院。

  通州新城将新建一所儿童医院

  过去北京主要人口、机关单位都集中在当时的城四区,以至于到本世纪初,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而在郊区,只有一些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所。随着大批原来居住在市中心的市民开始外迁,很多新城和城市发展新区缺少大型综合医院。

  “除了这21家大型区域医疗中心外,将根据30万到50万人口的标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方来英表示,本市今年将完成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据了解,本市将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每个新城有一座高水平的医疗中心,集中解决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边远山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10个远郊区县规划的11个区域医疗中心,目前部分已经完成建设。与此同时,为了使本市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天坛医院将整体迁至丰台区花乡,新天坛医院将于2015年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北京口腔医院也计划整体搬迁到马家堡附近。北大第一医院将在大兴区建设新院区。今年本市还将加快完成北大国际、清华长庚、积水潭二院等在上地、天通苑、回龙观的建设。

  此外,针对目前北京只有两家儿童专科医院,无法满足患儿需求。通州新城将新建一所儿童医院。

  22家三级医院将“管办分开”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卫生局的这种双重身份今后将彻底改变。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昨天透露,本市即将成立市医院管理局,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市属三级医院的人财物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市卫生局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和公共卫生、健康促进职能。

  “医管局的职能,简单来说,承担出资人办院的职能,管人、管事、管资产。”韩晓芳说,在过去,医院在体制上是行政管理,管理比较粗放,这一次成立医管局,就是将卫生局办院的职责分离开来,由医管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院的基础管理、分级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医管局将围绕医院秩序、成本、环境、安全等方面,推进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优化医院工作流程和服务流程,实现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韩晓芳透露,市医管局即将在近期挂牌,市属的22家三级医院都将由市医管局来统一管理,真正实施管办分开。

  “管办分开后,卫生局要加强全行业属地管理的职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管公立医院、市属医院。今后,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无论央属还是市属,这些全行业的管理都要由卫生局来管。”韩晓芳解释,卫生局的行业管理职能包括规划、政策、行业准入、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管,尤其是老百姓关心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等监管,以及人员、机构、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都要由卫生局来负责。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医改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本市医改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管办分开,下一步还将开展政事分开和医药分开。

  对话

  两大举措应对“以药养医”

  受访人: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 韩晓芳

  问:“以药养医”是广受民众诟病的顽疾,您觉得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答:“以药养医”的形成,第一个原因就在于补偿机制不合理,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不分是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投入责任不明确,医院的投资发展和成本控制缺乏合理的制约。其次是医疗服务价格太低,很多价格甚至严重背离成本。

  问:遏制“以药养医”,北京将有哪些举措?

  答:今后,将试点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探索价格、医保和财政三方联动的合理补偿机制,政府负担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政策性亏损等6项投入。同时,还将开展付费制度改革,从机制上解决医生开大处方、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的问题。

  问:医疗服务价格今后将如何调整,如何保证患者的利益?

  答:今后的医疗价格将有升有降,虚高的药品价格和大型设备的检查价格要降低,体现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水准的价格要提高,同时要相应地提高医保报销政策,尽量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亮点

  关键词·康复治疗

  大医院床位将“多出”一倍

  昨天的医改大会上透露,本市将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康复、护理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将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从14天降到10天,下一步,两三年内降到7天。

  目前本市平均住院日是13.9天。方来英介绍,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将平均住院日降至10天左右,例如北京儿童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8.6天。目前平均住院日长集中在一些病种上,例如精神科住院时间长达100多天,下一步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降低平均住院日。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大医院住院在半年以上的病人占10%以上,这些已经度过危险期、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由于没有康复医院接收而长期压床,无形中加剧了住院难。

  医管局成立后,将着手把一些医院改制成康复医院和社区护理院。如果有康复院能接收手术后比较稳定的患者,护理院能接收需要长期治疗或临终关怀的患者,那么平均住院时间有可能降到7天,医院的服务效率可望提高一倍,患者在大医院等待住院的时间将会大幅缩短。

  本市去年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数比前年增长了11.4%。为了缓解门诊看病难,本市增加大医院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力争使专家门诊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一倍。

  关键词·预约挂号

  三五年内全市挂号八成预约

  “北京妇产医院可以预约挂号了!”不久前,这个帖子出现在很多准妈妈论坛上。去年11月,本市产科复诊预约在70%左右,而目前产科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92.43%,这意味着,九成以上孕妇多次产检不用再早起挂号,而是通过预约完成。另外,口腔科复诊预约比例整体也达到94.02%。三级医院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44.82%。

  未来3至5年,全市预约挂号率达80%以上。也就是说,以后医院八成的号源是通过预约方式挂的,而不是现在排队挂号的方式,就医将从现在的随意挂号走向有序预约。

  北京市三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一年多,通过预约这种形式挂号的患者越来越多。截至去年11月,全市15%的患者通过预约挂号看病。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市49家三级医院就诊患者的预约就诊比例已经上升到21.79%,并且,产科复诊预约比例超过九成。

  目前本市在13个试点区县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转诊服务,转诊预约成功率达90%以上。但总体来说,社区预约转诊率还比较低,下一步本市将把医疗服务重心由大医院向基层社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付费改革

  探索按病种付费 破解“以药养医”难题

  本市将在2家医院100个病组,开展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医保、价格、财政联动机制,逐步改变按项目付费方式,积极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从机制上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通过付费制度改革,让医院主动降低成本,不再开大药方,不做大检查,从机制上解决“以药养医”。

  关键词·社会办医

  引导社会资本 进入高端医疗领域

  “只要民营资本能办的,政府都鼓励办。”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探索公立医院分类改革,尽快出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

  市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力量办医既是政府办医的有益补充,也是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方面。本市将出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针对社会办医服务准入、医保定点、基础设施建设、价格管理、用人环境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扩大医疗资源供给总量,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提供格局,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

  另外,本市还将支持社会力量按照规划在新城、郊区等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举办医疗机构。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促进社会力量办医健康发展。

  通过政府供地、税收等优惠措施,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高端医疗、保健、美容等医疗服务市场,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关键词·院长聘任

  医院院长将成职业管理者

  常常在股份公司中出现的监事会,今后将出现在市属医院。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医管局将向市属医院派驻监事会,由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

  韩晓芳表示,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医管局负责聘任院长。在医院内部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院长拥有对医院人财物充分的调配权,并接受医管局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考核。

  “过去,医院主要是由专家管理。今后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下,我们要推动院长职业化,成为职业管理者。”韩晓芳说。

  让群众“看得起病”

  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全覆盖

  针对140万名老人和孩子以前没有基本医保,看病费用全部自付问题,本市率先建立起“一老一小”医保制度,实现了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全覆盖。近两年,本市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约31亿元。2010年,本市各类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平均在93%以上。

  “社保卡”发放超850万张

  针对群众看病报销难、垫付负担重等问题,本市全力推进“社保卡”建设。目前,全市已发放“社保卡”850万余张,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职工和居民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即时结算,每年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元。

  药品集中采购同城同价

  2010年,本市完成了全市药品集中采购,实现了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统一药品价格。药品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平均降低16%,减轻医保支出和群众负担36亿元。

  让群众“看得了病”

  双休日门诊:

  “变”出10余家三级医院

  为了解决“上班族”看病难并分流大医院就医人群,去年本市在26家医院开通双休日全天门诊。本市目前包括军队医院在内,共有66家三级医院。卫生部门表示,双休日全天门诊模式有望在66家医院全面推广。

  卫生部门算了一笔账,如果66家三级医院出诊时间全部从五天变成七天,相当于门诊量提高了大约25%,也就等同于在政府不增加医疗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短期内增加了十几家三级医院。

  电子病历:

  五年内建成遏制大处方

  本市在研究制定电子病历技术方案工作基础上,2011年开始,力争五年完成居民电子病历建设,对遏制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规范医疗行为将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医生:

  健康守门人承担4成诊疗

  本市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比重从5%提高到40%以上。

  双向转诊:

  大医院与社区医院手挽手

  本市推行大医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在13个试点区县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转诊服务,转诊预约成功率达90%以上。

  让群众“看得上病”

  首医委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针对首都医疗资源复杂特性,为强化统一规划、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发展改革整体合力,本市成立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建立起高层次的管理协调机制。

  鼓励民营资本办医疗机构

  本市将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研究制定鼓励民营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只要民营资本能办的,政府都鼓励办。

  启动全民健康促进机制

  本市将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机制。本着减少疾病、促进健康,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最好不得病,2009年,北京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实施了《全民健康十年行动规划》,目前正着眼于健康城市发展理念编制“十二五”健康北京专项规划。

  国家医改要求及北京完成情况

  国家/北京

  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 120元/520元

  医保参保率 90%/93%以上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60%/100%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