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铜人”搬上舞台,说书人做主持
担着剃头挑子的剃头匠、单弦弹唱的街头艺人……这些即将现身话剧《王府井》舞台上的小铜人,都是刷满铜器色颜料的“大活人”。4月7日,众多演员首次“披挂上阵”,展示了剧中颇为精彩的几段戏。
国家大剧院历时两年全力打造的原创话剧《王府井》将于4月19日至5月3日开启大幕。这部讲述老北京故事、反映北京人精神与气骨的话剧由郑天玮担任编剧,著名导演任鸣执导,集结了强大的主创与演员阵容。在4月7日的彩排现场,导演任鸣说,“北京需要有代表北京人自己的作品。我们非常有信心,4月19日将会带给观众一部令人震撼的、催人泪下的、发人深省的作品。”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评书大师刘兰芳的弟子张金山担纲主持人,他以“评书联播”的方式,穿针引线,将整场发布会变成了一出声色俱备、跌宕起伏的“好戏”。
早在采访之前,导演任鸣就表示,跨越百年的历史仅仅是他创作的底色,沉浮于历史大浪中的“人”才是他真正关注的亮点。而当天表演的几段戏,正是对剧中人物最好的刻画与注解。穿上戏服、画上戏妆的佟寿春、喜爷、肖满金等各色人物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几个王府井街上的小人物——店伙计、匾爷、蔡仙儿,话着家常,诉着辛酸。虽然没有剧中主角们那激荡人心的情感冲突戏,但扑面而来的京韵京味儿也极有看头。
彩排现场
主创演员合影
最值得一提的,由于这部戏容纳了上下五十年的时代跨越,横跨整条街上的无数商铺,频繁的换景为舞台置景、舞美工程增加了难以想象的难度。而担任舞美设计的高广健独树一帜,首次将360度旋转舞台与升降机进行了完美的统一,不仅将带给观众别开生面的视觉享受,更使得全剧一气呵成,自然流畅。高广健说,“虽然旋转台和升降台是很多剧院成熟的硬件技术,但此番却是第一次同时运用在话剧当中,这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
除了对舞台技术极限的最大化开发,话剧《王府井》还巧妙地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作为《王府井》上部的重头戏,1912年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场大火灾,被表现得撼人心魄。相比话剧《茶馆》、《天下第一楼》等许多老北京戏,《王府井》中多媒体的介入不能不说是京味戏中颇具创新性的一个亮点。